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转载新闻败诉”是知识保护的破冰审判
网媒擅自转载纸媒的10篇文章,应该赔多少钱?4月25日,厦门中院发布了一起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最终,终审判决要求被告一家网媒立即停止使用涉案的10篇文章,并赔偿《福建日报》36000元。(4月26日《海峡导报》)
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改变了阅读的习惯。人们开始冷落纸质媒体,人们火热追捧网络媒体。不过,无论是大的商业门户网站,还是小的新闻传播网站,都存在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网络媒体并不生产新闻,并不生产文章,而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是文章的搬运工。
在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共存的今天,对于很多纸质媒体来说,也是很困惑的。一边是,网络媒体的转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纸质媒体的作用,比如他们会在转载的时候注明“来源于某某报纸”。一边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网络媒体免费使用,心里总不是滋味。在这种纠结中,在这种愁绪中,很少有纸质媒体站出来讨说法。即使有纸质媒体站出来维护权益,也总是在司法层面纠结:转载新闻到底是不是属于侵犯知识产权?
就在这种纠结中,就在这种愁绪里,知识产权的侵犯随着信息时代载体的不断更新更加严重。不管是“今日头条”式样的自媒体客户端,还是“微信平台”式样的自媒体运营者,都在用全文转载、改头换面、东拼西凑的方式,任性的侵犯着别人的劳动成果。
而对于原创者的维权来说,越来越举步维艰。一个方面是,如此多的自媒体,如此多的网站,你该如何发现侵权行为,不是所有的搜索引擎都能精确查找侵权行为,还有搜索不到的网站。一个方面是,“拿来主义”司空见惯了,大家都在转载,都在吃免费的午餐,得打多少官司才能彻底维权?精力上也是不允许的。
《福建日报》就向“文章搬运工”说不了。在发现这家网络媒体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转载了自己10篇新闻报道和原创作品之后,他们开始收集证据,直接到法院进行了起诉。最让我们开心的是,法院的判决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转载新闻类作品是不是侵权”的问题。不管是新闻还是文学,都是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不允许别人侵犯。
网络媒体的转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一,一些网络媒体认为转载天经地义,根本不打招呼,即使人家找上门来也理直气壮。其二,在转载文章的时候搞一个声明“如果不允许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问题是,我们允许你们转载了吗?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一家报纸发表的文章,当天就会被几十家网络媒体转载。其实,这也是一种侵权行为,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网媒转载赔3万多”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破冰意义,但愿这起案件能让网络转载长点记性,能够慢慢终结免费转载的时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媒体 转载 网络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