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阿甘”陈盆滨:一个渔民的叛逃
图为奔跑中的陈盆滨。(陈盆滨供图)
叛逃
“你喜欢捕鱼么?”
“不喜欢。”他摇着头说,问题和答案之间没有任何停顿。
“每次出海之前我都不想出去。一年的时间有半年出去,回来之后也要睡在船上,因为要看管渔船……很讨厌。太苦了。”
这种苦的记忆甚至淬炼成了一味药,在后来那些动辄两百公里的奔跑中,专治惰怠,一吃见效。
陈宝水记得,当年出远海单程18个小时,一趟十来天,总有人必须保持清醒。那时候没有救生衣,陈盆滨掉过两次海里,一次被哥哥及时发现,一次幸运地抓住了绳子。他最害怕的是一次马达突然停了,水流很急,船逼近绑在两个岛屿之间的网,钻进去就得翻。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哥会没命的,他不会游泳。我跑到船舱,使劲摇使劲摇,就在还剩十多米的时候,(马达)摇起来了。”
再危险的工作,如果它是唯一的谋生手段,人是顾不上理会恐惧的。
鸡山依傍的玉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原本资源贫瘠、交通不便,人们不得不以智慧和勇气去博生机。到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民营经济已经初成气候。
半岛上修了更多路,连接小岛和大陆的船次也多了起来。人们渐渐听说:打鱼挣得比种地少,种地挣得比打工少,有胆子的自己办厂,发达了……岛上的房子盖得见缝插针,石子路曲折逼仄,对渔民身份的安之若素在夜不闭户和家长里短中摇摇欲坠。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陈盆滨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乡里办俯卧撑比赛,他埋头连做了438个,才发现对手早放弃了。600块的奖金是他近22年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横财,而在乡邻中迅速传播的名声还有一丝光耀门楣的意味。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阿甘 陈盆滨 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