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阿甘”陈盆滨:一个渔民的叛逃

2017年04月27日 16:13 | 作者:沈楠 吴俊宽 夏亮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陈盆滨的计划是征服七大洲的极限马拉松,那是一些距离在100公里以上的跑步比赛。世界上还没有人在七个大洲完成挑战。

他是在当年参加环勃朗峰耐力赛的时候产生这个念头的。那是他第一次出国,独自一人,语言不通。看到酒店外为他升起的国旗,他突然感觉到,比赛有比挣奖金更重要的意义。

从2010年开始,新疆戈壁250公里,撒哈拉沙漠241公里,美国西部100英里,澳大利亚昆士兰241公里,雅典至斯巴达246公里,巴西亚马孙丛林254公里,而终点,是南极。

2014年11月20日,是南半球的初夏,但在南纬80°的冰原上寒风呼啸,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陈盆滨用接近14个小时跑完了100公里。全世界六名勇士中只有两人完成挑战,而陈盆滨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冠军。没有比这更完美的收尾了——一个落跑的渔民,一个接近夭折的梦想;家族的反对,人群的讥笑;在撒哈拉缴纳“尸体遣返费”,在热带雨林被蚂蚁爬满脖子,在南极滴汗成冰……所有戏剧性细节积聚的能量在南极夺冠的瞬间达到顶点。

陈盆滨明白,倒不见得前人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很少有人同时具备他的能力和对荣誉的迫切渴望。颇具宿命意味的是,这些素质恰恰来自他奋力逃离的渔民生活。

除了超常的体力和耐力,捕鱼敲打出他的处变不惊和坚忍不移。“跑步再难的时候我都会想,捕鱼那么艰难我都挺过来了,这点算什么。”

他甚至自觉地背负起国家荣耀,和证明自己“能”相比,证明“中国人能够做到”被他视为一个更值得为之拼尽全力的目标。

他的成就恰逢其时,席卷全国的马拉松热潮,成为一个跑步明星诞生的土壤。借助中国体育转型和政策松绑的东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迅速积聚人气。2015年全国134场比赛已经是五年前的十倍,而在2016年,比赛超过了300场。

南极归来仅仅两个月,陈盆滨就在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非奥运动员评选中胜出——在两度登上《户外》杂志封面之后,终于“跳出户外圈”,得到了国家级体育媒体的褒奖。颁奖典礼上,他用台州风味的普通话滔滔不绝,以致主持人不得不打断他的获奖感言。

之后又是仅仅两个月,签约一年以来引而不发的经纪公司为他策划了“挑战100-一执跑”项目,连续100天每天一座城一个马拉松。2016年,炫技意味的“一执跑”改为“一起跑”。虽然陈盆滨仍旧独自作战,但他身边有数千跑友,以团队接力的方式完成五周五场100公里。这天才的创意把一个孤胆英雄真正推向了大众。

“没有马拉松的狂热就没有我现在的名气。如果我的七大洲完成早两年或者晚两年,我都不会有这样的名声。时代造就了陈盆滨。”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阿甘 陈盆滨 渔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