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茅盾手稿拍出千万天价惹官司 亲属连告三方为哪般?
手稿为何会流失 年代久远,难以查清
手稿是如何走向拍卖市场的?杨韵及其他茅盾亲属一直觉得困惑。据了解,这份被拍卖的是茅盾于1958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手稿,文字内容已发表于1958年的《人民文学》第6期,按照当时的惯例,手稿应保存在人民文学杂志社。
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求证时获得相关工作人员的解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实有一些很有价值的手稿流失掉了,非常可惜。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其中缘由现在根本无法查清。”
卖家被追加为被告 “当年手稿买成38000元”
手稿的卖家张晖在第一次庭审后被追加为被告,原告方希望以此来确认手稿的来源和拍卖是否具有合法性。昨天张晖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手稿是2000年时,徐州一位姓刘的朋友从收废纸的人手中得到的,这位朋友知道张晖热爱收藏,便将此事告知了他。这份手稿是张晖当时花了38000元从刘先生手中买下来的。这次被追加为第二被告,张晖觉得自己实在是委屈。
张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热衷收藏,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大学中文系从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研究。受父母的熏陶,他对文学也很热爱。除了这份受到争议的手稿外,张晖还收藏包括刘墉、王文志、巴金、老舍、曹禺等不少名家的作品。说起自己的藏品来,张晖颇为自豪。
张晖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自己最初买茅盾手稿,本意是想捐赠给茅盾纪念馆,通过朋友问了一下,觉得捐赠手续比较复杂,就放下了。后来徐州艺术馆开馆,张晖便将手稿送到艺术馆中展览。除了这份手稿,张晖其他的藏品也是经常拿到其他艺术馆中进行展览。
当时张晖新买了一套房子,急需用钱,经典拍卖公司在展览中看到了这份手稿,便顺势联系上了张晖。“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会有现在的结果。”自己成了第二被告张晖完全不能接受,“这打击了我的收藏热情,以后都不敢随便收东西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次拍卖手续并没有完成,目前手稿已经回到张晖手中。对于手稿如何处理,张晖表示还得等法院审判结果出来才能决定。
编辑:梁霄
关键词:茅盾 千万 天价 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