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悬赏QQ群在高校蔓延 懒人拿钱买时间的单该不该接
如今,悬赏已不再是文艺作品中的幻想和通缉令中的神秘刺激点。在大学生中,“花钱办事”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QQ软件中,可检索到全国各地上百个高校悬赏群。武汉的一所211高校的悬赏群——“供需撮合平台”已经2000人满群,又开通了“供需撮合平台2”,供校友加入。
大学生邱泽最近正为周五晚上的选修课发愁:老师肯定会点名,可自己正好来了个老乡要接待。一筹莫展时,朋友建议他找个人“代课”,并分享给他一个“神奇”的“供需”QQ群。弹出的群公告写得很明白:“本群始建于2016年5月1日。新玩儿法,悬赏令。旨在搭建一个供需撮合平台。一方面通过发布悬赏令使大家的需求得到快速有效的响应,一方面通过接单,让大家的劳动、知识、资源变现。找人不求人,办事儿不费事儿!”
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3元代取一次快递,5元借一把伞,20元代上一次课,30元悬赏一次期末场外“助攻”(在考场外搜索考试答案)。看着群里不断跳出的悬赏消息,邱泽发了一条:“悬赏周五晚上代课。”3秒之内,有7人同时私信他,表示“接单”,并询问他教室位置、姓名学号等信息。“不得不承认,最初的用户体验很刺激”。
悬赏令事无巨细,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某天晚上,一个男生诙谐地发布了悬赏:征集一个女友,赏金300万,40年分期付款。群里男生纷纷转发。“一次我发高烧,室友都外出很晚回来。我不好意思麻烦朋友,只能在群里发布悬赏。买药的事立刻就解决了,接单的同学还很贴心地买了水果。”天津某985高校学生甜甜说,她觉得悬赏群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关爱,并不只限于金钱。
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周诚也表示,悬赏群就像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时间和金钱的有机交换,才能实现利益效率的最大化。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学校规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悬赏群对校园的劳动、知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给广大学子提供了便利。从另一个方面看,悬赏具有很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必然会长期存续。
编辑:梁霄
关键词:悬赏 QQ群 懒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