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燕瑾:戏曲要有观众 关键在于戏曲本身
“戏曲要有观众,关键在于戏曲本身”
学术周刊:昆曲、京剧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戏流传至今,有些还被纳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您怎样看待当今戏曲的保护状态,应如何更好地使之得到保护与传承?
张燕瑾:戏曲要有观众,关键在于戏曲本身,能够让观众爱看,愿意花钱买票。自从花部兴起后,演员逐渐主导舞台,剥夺了剧作家或文人对舞台的主宰权,这就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素养。梅兰芳先生演过几百出戏也是如此,不光会演戏,还擅长书法、绘画。欧阳中石先生除了演戏,书法、逻辑学等有多方面的造诣。这些大家可谓给后学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戏曲行当博大精深,行当齐全。在明代之前,多是生、旦戏,随着折子戏的流行,其他行当也开始发展,比如《水浒记》中张文远、阎婆惜那几出戏,像《借茶》《活捉》等等,都是以丑为主角的传统戏。当今的京昆舞台,除生、旦戏外,其他行当戏逐渐消失,特别是表现阳刚精神的武戏,也已少见。要传承首先应把原有的东西都继承下来,当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周列国”,在发展中有所流失可以理解,但起码有些行当要保留与传承,有高难度表演的剧目也应原汁原味、不省工减料地保留与传承。如果翻来覆去只是那么几部戏,而且行当单纯,老戏迷都丢了,还谈何新戏迷!
戏曲是具有综合性的,演员身边应该有一些能提出真知灼见的朋友。就拿侯宝林先生来说,他的相声是真正雅化的相声,像《醉酒》,如诗中绝句,百听不厌。据已故的吴小如先生说,这是著名学者吴晓铃先生给提供的素材。还有程砚秋先生,身边也是聚集了一批好友来为他编戏。假如演员只交拍巴掌叫好的朋友,恐怕其艺术造诣很难更上层楼。
学术周刊:《关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阐发传统文化的精髓。您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应如何深入阐发?
张燕瑾:阐发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要弄清传统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传统文化有它产生的时代与背景,有不少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自然应当淘汰,比如“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现在还天天广播似乎不太合适。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走向未来,而不是用古人束缚和阻挡前进的脚步。所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还是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只要认为对的,就要信奉它、实践它,认为不对的,就要抛弃它。为人之学,则只是为了装饰自己,以学谋利。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希望学者中多一些为己之学,树立躬行践履的活榜样,起个带头作用,少一些为人之学。
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认为说不如做,宣传不如展示。如果强迫别人接受,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是这样,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位彬彬君子,才会有人愿意跟你交朋友,向你学习。学者有长者型学者与才子型学者之分,我接触过一些前辈学者,比如余冠英先生,他家的客厅非常小,住得很简陋,但跟他在一起却会很舒服,有和蔼可亲、如沐春风的感觉。有学者比较尖刻,恃才傲物,自以为独得传统文化之秘辛,听不得不同意见,则本身就已违背中华文化传统,还谈什么传统文化。因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于学者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言行一致,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践履高尚的人生理想,起码应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使做不到要为真理而斗争,也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明知其非还要鼓之吹之,这便不是无知而是无耻了。总之,不讲人格操守便谈不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要把传统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应体现于行为举止,而不是口头笔下。
“提升戏曲理论水平,任重道远”
学术周刊:您是第九、十届全国政协的老委员,在政协履职期间,对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或戏曲方面,您有哪些建言?
张燕瑾:我在政协履职期间,跟随文史学习委调研过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全国多地的名人故居、文物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参与提出了诸多建议与报告。我还参加了全国政协京昆室的一些活动,接触了一些表演名家,从学术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当然有些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把表演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不管是演员,还是学者,都还有一定距离。
学术周刊:在您看来,戏曲的传承发展,尚且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才行,应如何提升戏曲理论水平?
张燕瑾:演员方面,特别是名家,有好身段好身手,下过苦功夫,令人敬佩,但在文化素养方面是不是还需进一步提升?有的演员甚至将常见的字都读错唱错了,更谈不上掌握戏曲发展、声腔变化等理论知识。
对于戏曲基本的理论研究,也应当更加重视。比如“手眼身法步”,其中的“法”究竟是什么,学术界至今尚未探讨出来。不论是表演经验还是舞台规律,有力度的理论之作还是很不容易见到的。因为缺乏理论支撑,很多新改编的剧目,总是有些莫名其妙,比如传统戏曲的布景简单朴素,观众的注意力都在演员身上,而一些新改编的剧目,将布景打造得金碧辉煌,反而影响了观众对演员的关注。布景太多太大太写实,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反而显得不真实,也违背了戏曲写意性表演的本质。总之,提升戏曲理论水平,不管对于学者,还是演员,任重道远,且刻不容缓。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戏曲 传统文化 传承 表演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