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大学生朋友圈发读书照被取笑 晒书就是“装”吗?
大二学生张圆也曾因为一张发在朋友圈的读书照,被朋友取笑了好久。一次,他和女友去小区附近的书吧闲逛,女友拍了张他托着眼镜看书的照片,他觉得意境不错,顺手就上传到社交网络,没想到留言全是这样的风格:“摆拍得不错”“拍好后赶快把书还给人家老板”。
后来他才发现,这家书吧是本市有名的“文青拍照圣地”,在一些网络摄影攻略中,它提范儿的效果不亚于星巴克。攻略中教大家,如果要PO(post的缩写,意为把照片放到网上)照片,没有什么比手捧一本书更能提升文青气质的了,而要拍出一张上乘的读书照,除了拍照的姿势要讲究,连读什么书、封皮什么颜色这样的细节都得注意。
于是,朋友圈里,“爱读书”的文艺青年往往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般:总是坐在一个靠窗的或角落的位置,灯光的色调要暖,桌上必定搁着一杯咖啡,手上的书越冷门越好。不经意中,张圆也因为晒了张雷同的读书照,被划入这类“装文青”的行列中。
事实上,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有人在社交媒体晒读书。除了反感身边的人肤浅又要面子外,也有很多人是被越来越多打着读书名义的营销活动,轰炸得身心疲惫。
发布名作经典段落摘抄,曾一度是微博上一些营销号涨粉的拿手好戏:每天睡前发一段包含人生、青春、奋斗等“鸡汤味”的经典语句,再配上一张文艺清新的图片,一个博览群书、深谙人生哲学的“大V”形象由此而来。后来,微博渐渐鸡汤盛行,很多人开始反感这样打着读书的名义营销的行为:“每天晒书,说话谈吐却并没多少内涵,谁会相信他们是真的爱看书?大多数不过是复制粘贴的罢了。”
去年11月,一家企业策划了中国版的“丢书大作战”活动,在几个大城市的地铁等场所丢了1万本书,供路人和乘客“漂流”阅读,在网上引发争议,许多网友认为“大张旗鼓的作秀反而丧失了读书的真正意义”;2015年,留洋小伙儿康夏的文章《带不走,所以卖掉我的1741本书》刷爆朋友圈,后被披露其共寄出7000本书收获逾77万元书款,“康夏卖书”因此成为贬义词,讽刺其“情怀遇上买卖,碎了一地鸡毛”。社交网络时代,阅读在一次次曝光中消耗着大众的好感,逐渐成为真假难辨的镀金石。
但真的有必要因为被质疑而改变自己吗?经过几天的纠结思考,覃最终还是将对那本诗集的感悟重新发布了。“即使被说成装,我觉得在朋友圈晒书也比晒鸡汤、晒吃、晒玩要有意义得多。”
实习生 罗屹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大学生 朋友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