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戒吼实验:30天不对孩子吼叫 150对家长无一成功
失败
30天不对孩子吼叫 150对家长无一成功
5月18日,成都人徐炎手机上名为“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的微信群,时不时有新消息提示,来自陕西、四川、辽宁、湖北等地家长网友在群里交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教育问题。这个微信群建立近3个月,已经成为150对父母转变教育方式的“一根救命稻草”。
从今年3月到5月,在一家教育机构培训任职的徐炎发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活动已经进行了3期,30天戒吼,线上打卡满一个月的家长,可以取回当初入群的30元激励金。
在徐炎看来,30天让自己成长为全新的样子,有无限可能。她本身从事教育行业,深知冷暴力对孩子会造成何种影响,“如果有一台摄像机,记录下我们对家人发脾气的瞬间,你还想看看自己的样子吗?一句恶语,同样会将他们置身于孤单无助的境地。面对孩子,父母最大的职责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3期下来,150对家长参加打卡活动,以妈妈为主,从事教育、医疗、商业、技术等各个领域。其中有全职妈妈,也有职场妈妈,他们的孩子有独生子女,也有二胎宝宝。最小的孩子仅3岁,最大的则有13、14岁。
而这一次关于家长和孩子的实验,打卡结果出乎意料:3期下来,150对家长中没有一对完成打卡任务。失败的原因则多种多样,有人因为繁忙工作,有人因为自控能力太差,还有人是已然改变不再打卡。不可否认的是,几乎所有家长都自称在30天的教育实验里得到反省:反省自身,反省伴侣,反省过去的教育观念,反省自己的控制能力,甚至过去几十年的教育理念都在这30天中被完全推翻——“有理不在声高”,这句老话又一次彰显其作用。
成功
想吼就去洗冷水脸“冷静” 儿子也不磨叽了
今年3月份,邓女士参加了这次实验,“我此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教孩子效果适得其反。”邓女士的大儿子8岁半,每次做作业会比较磨叽,甚至半小时只写10个字。听到同学推荐,邓女士参加了活动。
一开始,容易控制不住,“我就自己捏拳头,或者去洗冷水脸让自己冷静下来。”邓女士按照推荐的方法,不对孩子吼而是跟孩子约定时间,一旦超过再让孩子来说怎么办。
“慢慢控制脾气大概半个月左右,我觉得效果很好,先生和孩子都说妈妈改变很大,也更听得进去了。”邓女士记得,过去吵架时孩子会反驳说“一切都是跟妈妈学的”,现在也改变了。
“现在,儿子积极主动去做哪些作业是需要完成的,速度提高了七成。”邓女士很是高兴。因为一次偶然出差没有打卡,但3月份的实验效果现在也在延续——她再也没有吼过孩子,“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我也准备对待小女儿身上,不会吼叫,温柔拥抱。”
来自云南的叶女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很后悔在参加第二期活动时放弃了打卡,“大概只签了十几天,工作忙是一个原因,有时确实是没忍住。”
叶女士的女儿熙熙快上一年级了,但总是没有办法正确书写稍微复杂一些的汉字,比如自己名字里的“熙”字,“教过不知道多少遍了,总是写错,吼了她,她还顶撞我。”效果确实有,之后的日子里,叶女士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女儿小熙熙的反差也很明显:偶尔和家人发生冲突时,她再也不会选择无礼的顶撞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戒吼 实验 吼叫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