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戒吼实验:30天不对孩子吼叫 150对家长无一成功

2017年05月22日 15:05 |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到: 

数/据/报/告

超89%家长都会吼孩子

事实上,吼叫难题并非这150多位父母的“专利”。今年4月底,国内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在调研了59861份家长问卷、1058296份学生问卷后,做出关于“家长吼叫孩子”的数据报告。

反思

没有吼叫之后,家也变得“温柔”了

每一天的打卡过程,都是家长对亲子关系的反思过程。

3月16日深夜,“没有吼叫,我发现我变温柔了,家也变得温柔了。”明显感觉到家庭变化后,孩子妈陈冉忍不住写下感悟。在她看来,孩子爸工作繁忙而尽责,“想尽办法陪伴孩子,陪伴老婆。”陈冉过去很焦虑,关注点始终集中在孩子成绩上。她开始反省自己,“我到底要孩子变成什么样?这样一味读书的童年快乐吗?”为此,她首先改变自己,“对孩子不满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我到底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看到自己温柔的样子,那样很美!”

3月20日,孩子妈许萌开始怀疑自己,“跟孩子相处时,以往太急躁,没有发现孩子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很多主意和见解,因为我的急躁,错过了很多风景。”许萌相信,“换个方式,可以变得很动听!”

还有很多家长在积极考虑对策——有“积分奖励法”,通过家庭奖惩制度,得到一定分数后兑换礼品;也有“走心泄气法”,通过写信、谈心的方式来解决纷争;还有“换位思考法”,将心比心。

观点

温柔?强硬?

应有一个准则

如何看待“打卡戒吼”的方式?著名教育专家纪大海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对那些脾气较为暴躁的家长来说有一定效果。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过一个孩子有非常不正常、不规范且严重的行为,家长此时仍然保持一种温和态度的话,未必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是一些小事,家长控制情绪是正确的。总体来说,家长何时温柔,何时强硬,应该有一个准则、底线,这个准则和底线就是孩子所犯错误是否严重,是否触犯了底线。”

“从方式来说是值得提倡的。”长期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教育的成都壹心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心理学家张小琼表示,孩子的每一个言行,都是对外界的一个探索过程,“如果采取“吼叫”的方式,让孩子在不明就里中先产生了恐惧,这对孩子心理成长、个性探索、人格形成,与外界的关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戒吼 实验 吼叫 家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