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四川凉山一村变身3A景区 村民一年分红2000万
2014年1月,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举行了一场年底分红大会,村民现场分红1300多万元,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建设村成为全国知名的幸福村。
时隔3年多,2017年5月2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探访建设村,已然有了新变化。“这几年,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村民金丽说,她在村里种植的20多亩蓝莓已初见效益。今年,全村的蓝莓种植面积将扩大到60亩,水果基地总面积达到1300亩。
如今,建设村定位“现代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建起了乡村酒店,扩大了果蔬基地面积,还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今年年初,全村村民分红金额,达到2000万元。
发展现代农业 种蓝莓亩产值超8万元
地处安宁河畔的建设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村子前面靠河一侧,是大片大片的果园;后面靠山一侧,是蔬菜大棚;村子中间,一排排统一规划的小洋楼错落有致。
这两天,村民金丽有点忙。果园里的蓝莓到了成熟季,预约前来采摘蓝莓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我们这里的蓝莓,甜得很!”靠近河堤边,是金丽的蓝莓种植园,有20多亩。外面,是刚种植下的新苗,再往里走,黑紫色的果实已经挂满枝头。
今年30岁的金丽在建设村长大,之前,在浙江打过工,和丈夫钱华飞结婚后,夫妻俩在冕宁县城租了个门面,做建材生意。
2012年,看到村里逐渐发展起来的果树种植基地和家禽家畜养殖场,夫妻俩回到村里,也搞起了种养殖。在种了一段时间的油桃后,金丽有了新思路。她看到市场上,蓝莓卖得好,也想在村里种蓝莓。
金丽的想法,得到了村上的支持。2015年,夫妻俩到东北等地考察之后,在村里引进了一批蓝莓试种。不过,村里的气候和土壤,是否适合蓝莓的生长?大家都有点担心。
幸运的是,建设村日照强,昼夜温差大,蓝莓在这里生长得很好。2016年,夫妻俩一口气投入30多万元,陆续种植了20多亩蓝莓。
金丽算了一笔账,蓝莓在2-3年后开始挂果,5年左右进入丰产期,一株树产量能达到8-10斤,亩产值预计将在8万到10万元。
如今,以金丽的名字命名的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挂靠在建设村农旺合作社之下。虽然今年蓝莓才开始挂果,但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120元一斤的价格,也是供不应求。
蓝莓的效益远高于传统水果。今年,建设村正在推广蓝莓种植,预计面积将扩大到60亩,金丽作为种植技术能手,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蓝莓种植行列。她相信,大家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四川 凉山 村民 3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