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南大教授晒“高考记忆”:凭英文专长才过年龄坎
昨天扬子晚报全媒体平台“我的高考……”专题和系列融媒体产品征集一经推出,一天内就有众多热心读者来晒出自己的特殊高考记忆:有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试的著名学者,也有受高考影响至深的70后、80后。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蓓 杨子梦
1977年高考
报名后还天天上班,借来一堆报刊“温习”
当年考生:莫砺锋 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记忆原声:
“我的考试有一个小插曲:高考的第一天清晨,我赶往考场,发现满街都是赶考的人,有些考生年龄很小。我不好意思与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同赴考场,为了掩盖自己的考生身份,把握着墨水瓶的右手插进棉衣口袋。结果藏在口袋里的准考证被墨水染蓝了一半,证上的照片刚巧染成了‘青面兽’,惹得监考人员反复盘问。”
高考印象:
1977年秋天,恢复高考消息传来时,莫砺锋还在安徽省泗县汴河公社农具厂“亦工亦农”,农忙时返回生产队务农。他在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其实在下乡之前,已经学完全部高中课程。“本以为大学梦‘他生未卜此生休’,但是我天性喜爱读书,务农、务工之余仍是手不释卷。后来再也弄不到新的中文书了,便设法找些英文书来看。”
恢复高考了,他想去报名参加,可是关于年龄的条文成了新的拦路虎:“考生年龄不得超过25周岁,1966、1967、1968届高中生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学有专长。”天哪,那一年莫砺锋已经28周岁了!虽是1966届高中生,但除了种庄稼、开车床外,哪有什么“专长”呀!他一下子傻了眼。
最后还是公社生产组长一拍大腿,说:“你们真是骑驴找驴!小莫不是经常看‘曲曲弯弯’的书吗?你们有谁认识那些曲曲弯弯的洋字?这英语不是他的专长是什么?”于是莫砺锋在报名表上填上“专长英语”,并将几个志愿都填成外文系。他报名后依然天天上班,只是借了一堆报刊来看,算是温习。
1978年春天,29岁的莫砺锋走进安徽大学外文系。又过了一年,他顺利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陶友红也是在1978年春天走进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77级”大学生。南大与南师的校园近在咫尺,两家中文系的师生交往频繁,两人的人生轨迹终于在随园附近初次交集——高考不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月下老人手中的那根红绳子,影响深远。
编辑:梁霄
关键词:南大教授 英文 专长 年龄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