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南大教授晒“高考记忆”:凭英文专长才过年龄坎

2017年05月27日 13:48 | 作者:薛蓓 杨子梦 |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1997年高考

骑自行车去考场,考完打了一周游戏

当年考生:王璟晋  苏州资深媒体人、自媒体大号主笔

记忆原声:

“1997年的高考,我和父亲一人一辆自行车,到了考点门口,我进去,爸爸去新华书店看书。我出来,爸爸已经在等着了。我更没想到的是,快20年了,我的高考准考证,爸爸还给我保存得这么好,连一丝皱纹都没有”。

高考印象:

“高考第一天,上午考完语文,爸妈给我准备了满满一大盆河虾,因为河虾是有籽的,是特意给我补脑的,结果我一下子就吃光了,大概有四五十只,看我这么爱吃,晚上老妈继续去买虾子”,至今他似乎还记得舌尖那满足的味道。

因为家长没给什么压力,所以他考试时也是尽力发挥,“记得那一年江苏高考的数学特别难,我在模拟考试时都是满分的,可是高考数学那场都根本没时间做完最后一题,当时心里还想着:完蛋咯”,他回忆,没想到成绩出来,他还是顺利考上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

“不过那时候高中生接触的文艺信息也比较多了”,王璟晋还记得自己房间里贴着自己偶像的海报,甚至这还是他励志的动力呢,“考试前,别人都写正能量标语,我是对着墙上范晓萱的照片说了句:我一定会成功的!”

终于结束高考了,那时的考生们会怎样犒劳自己?“一回到家,我就拿出了爸妈平时藏在柜子里的小霸王机,接下来整整一个礼拜,除了睡觉和一天三顿饭,都在打游戏”,他告诉记者,那是一款小霸王学习机,说是给他学习英语的,其实他和同学大多买了游戏卡插在里面打游戏,等到放假了,打打高考前没时间玩的游戏,成了最受欢迎的放松方式。

如今已经是资深媒体人,并且还运营着一个颇有名气自媒体大号的王璟晋希望,今年的考生也能像他那样,轻松高考,以后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再看看他们的“高考特殊记忆”

2007年参加高考的读者Heidi:

生日是6月6日,高考的前一天。到了高考那一年,当天没有生日蛋糕,只能默默回家复习,一点都没过生日的心情,想到明天的考试心情很忐忑。而且在第一天考数学的时候,紧张地在嚼口香糖,嚼着嚼着没地方吐,于是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也是担心了半天。但好在考得不错,等到录取以后补过了生日,同学过一场,亲戚过一场,红包礼物收到手软,虽然没有当天过,但现在看来却像是收到另一种祝福。

1997年参加高考的读者周敏:

高考前,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查到高考成绩,我爸还特意花了五千元装了部电话,当时觉得好贵呀!心里默默想一定要考好,可能因为有家长激励,后来分数还不错。

1997年参加高考的读者Nichole:

高考前大家都在贴各种座右铭,我好像在台灯上贴了“在烈火中永生”,每天做作业时抬头看看,就鼓励自己奋发图强。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南大教授 英文 专长 年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