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拿什么化解“无儿歌可唱”的尴尬
第三,家长和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优质歌曲传唱的重视不够。商家曾有言“孩子的钱最好赚”,一套童书、一件儿童玩具的价格能轻松过百,而且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此类消费有水涨船高之势。但我们在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看了多少本书时,却很少听人说谁家买了多少歌曲光盘、谁的孩子又唱会了多少首儿歌。可以说,在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文化作品中,歌曲常常被忽视。
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可能不会给每个人都植下艺术细胞,但却足以用优美动听的旋律更生动地引导、鼓舞青少年,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没有游戏的童年可能是无味的,没有歌曲的童年可能是灰暗的。因为优美旋律的背后,歌唱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流露的是生命的活力。“课前一支歌”式微折射出的是社会问题,让优质歌曲重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
尊重优秀青少年歌曲创造者的劳动,充分运用法律、财税等多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动和保护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动力,鼓励创作者努力创作有益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质原创歌曲。
加强平台建设,鼓励受众多、形象优的媒体在版面、时段上向青少年歌曲创作、推广倾斜。同时,尽快摸清我国青少年歌曲发展实际,并据此研究制订包括创作、推广等在内的相应规划,还可酌情将其纳入我国未成年人教育的范畴。
发挥文化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实体在歌曲创作、评选和推广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儿歌演唱会、青少年歌会等创意策划和宣传推广活动,挤压庸俗、低俗、媚俗歌曲的生存空间。(张扬)
编辑:梁霄
关键词:儿歌 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