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史前史学家毛昭晰:保护文物不能光靠“拍桌子”
1973年,余姚河姆渡考古发现轰动世界,400平方米的古粮仓内堆放着120吨稻谷。世界考古史记载,最早发现水稻的记录是印度和泰国。河姆渡的发掘改变了这一记载,出土的水稻距今7000年,比印度和泰国都早,河姆渡因此被称为“古代水稻圣地”,稻谷首先由印度和泰国发现的历史被改写。日本人更是把河姆渡奉为“世界水稻圣地”。
然而“圣地”正在被世俗侵蚀:河姆渡遗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仅4户人家,到20世纪80年代已繁衍成两个村庄40多户和3个工厂,轰动世界的遗址正在被蚕食。
一个省文物局局长,没有决定行政区域搬迁的权力。毛昭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突然,他想起对文物很重视的老省长李丰平,遂登门拜访。
听了毛昭晰的汇报,李丰平坐不住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现场座谈会召开了。会议决定,遗址现场的村庄和工厂限期搬迁,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解决。更使毛昭晰振奋的是,就在这次会上,他关于建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建议得到通过。
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6年某日,一位长者走进毛昭晰办公室,递上了一封由绍兴四位社会贤达联合署名的《为保全绍兴市秋瑾纪念碑的紧急呼吁》。
读罢此信,毛昭晰眉头锁紧。
绍兴,一个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古城的文物也面临危机。秋瑾纪念碑矗立在绍兴市中心的解放路上,有人认为妨碍交通,市里决定搬迁。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投书者是邵鸿书,绍兴稽山中学校长。“秋瑾纪念碑不能拆啊!”老人对毛昭晰说。
“绝对不能拆!我一定不让他们拆!”毛昭晰坚决地说。
送走老人,毛昭晰拨通了当时正在绍兴市有关领导的电话。但得到的答复是绍兴市长办公会议已作出决定,搬迁恐已无法避免。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毛昭晰马上驱车奔赴绍兴。
毛昭晰找到绍兴有关领导游说,陈述的理由很充分:秋瑾是全国景仰的民族英雄,她遇难后,灵柩和坟墓11次被迁,这样一位为民族牺牲的烈士,不能让她的遗骨都不得安宁。秋瑾1907年被清政府杀害后,是周恩来总理的姑父王子余先生提议为其立的碑,1930年建成的纪念碑就立在秋瑾的“正命之处”——她就义的古轩亭口,蔡元培写的碑文,手书碑文的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
这样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文物,绝对不能拆。
有关领导解释,搬迁是为了市民出行更方便。秋瑾就义未必就是现在的轩亭口,迁移是为了更好保护。毛昭晰则坚持:秋瑾就义的地点,纪念碑碑文写得清清楚楚,是秋瑾的“正命之地”。秋瑾是革命先烈,我们后辈要对得起这些先烈,保住秋瑾纪念碑就是保住中华民族的正气。
毛昭晰通过各种途径做工作,回杭州后又火速给绍兴市发函,制止搬迁。一系列工作终于产生效果,秋瑾纪念碑保下来了。
毛昭晰保护秋瑾纪念碑的事传开后,在文物界反响强烈,在纪念秋瑾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大学教授郭延礼、长春师范中文系教授郭长海当着全体与会者的面,起立向毛昭晰鞠躬致敬,表达他们对为保护文物作出重要贡献者的崇敬之情。
编辑:梁霄
关键词:史学家 毛昭晰 保护 文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