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村民“挪穷窝”进城:一道复杂的人生选择题
一道关乎后半生的选择题,摆在了54岁的潘军面前。
在河北省涞源县县城西北,建起了44栋6层小楼,这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之一。
如果潘军愿意,他一家四口可以免费住进其中一套100平方米的楼房。和他村中的3间石头房相比,这里的楼房明亮干净,紧邻高速公路、学校、医院。相距约1公里的住宅区,房价已由去年的每平方米4000多元涨至6000多元。
潘军所在的北铺村,是涞源县2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67%。村中无学校,无商铺,有卫生室却不见医生。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村,北铺村村民可自愿选择搬或不搬。
据介绍,涞源县规划搬迁贫困人口27454人。在这场迁徙中,进城还是留村,对于潘军这样的村民来说,抉择并非那么容易。脱贫是一场大考,而进城与否,是一道复杂的选择题。
县城or山村
清晨4点半,潘军习惯性地醒来,起床。
眼下,山上大片的槐花开得正好,早上微凉的空气中氤氲着槐花香,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养了4头牛、1头驴、1头猪、1条狗和9只鸡。起床后,潘军先去看看牲畜是否安好,随后转悠到菜园和玉米地。今年入春以来气候干旱,他家种的5亩玉米大半还没露头,他祈盼着“老天多下些雨,多赏些饭吃”。
9点左右,同村的王文龙回到村里。这名85后年轻人,除了种地,还担任村会计。他记不清从去年何时起,各种需要填写的表格和扶贫相关会议就多了起来,因为村里开会要留存现场照片,他去年特意换了个拍照方便的智能手机,还学会了使用微信,买了每月30兆的手机流量套餐。
下午5点左右,忙完一天的活计,王文龙就骑着他那辆二手摩托车赶到11公里外的乡上,接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村小自2005年“撤点并校”后就没了,而乡上仅有的一所小学,则规定二年级以上学生才能住校,于是王文龙在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在乡上租了房“陪读”。房租从每年800元涨至1500元,王文龙说,“明年必须得让女儿住校”。
潘军和王文龙两家离得不远,俩人时不时凑到一起聊天,无非是聊聊今天干了什么活、有什么新鲜事。自去年北铺村被规划为涞源县“十三五”时期首批异地搬迁扶贫村后,他们聊天的话题便多了“搬迁”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之前,潘军从没想过离开这片土地。他年轻时去北京打过工,在广东当过兵,1989年退伍回村后便过起了和父辈相似的生活,成家,种地,养牲口,做帮工,如此已近30年。
王文龙却是想离开而离不开。“家里有老人、孩子、地,还有村里一堆事儿,根本脱不开身。”今年2月,王文龙的妻子生了二胎,王文龙从妻子手中接过给女儿“陪读”的接力棒,来往于乡与村之间。
如今,搬迁打乱了他们以往的生活轨迹,把他们推向选择的岔路口。同意搬迁的,每人可以在县城安置片区分得25平方米楼房,但要拆除村里的旧房,让宅基地复耕。王文龙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他决定搬迁,以方便子女在县城上学。
不过,王文龙的父母亲决定留在村里。“他们觉得搬出去住不习惯,喜欢待在山里。”王文龙说,这样也可保存部分住房和维持日常的耕种,“算是留个退路”。
“同意搬迁的,多半是为了下一代,比如留给孩子一套房子或者上学便利等。不同意搬迁的,一是不舍得离开,二是在山里也能勉强过活。”北铺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格说,目前村里116户中有61户同意搬迁。
而潘军仍在犹豫:“进城后吃喝拉撒都得花钱,怎么活?”
编辑:梁霄
关键词:村民 人生 选择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