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李凤民:醉心研究集水农业三十载,为着旱地绿色来

2017年06月14日 14:38 | 作者:柴秋实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旱地农业作物基本是一年长一茬,研究也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

2015年11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二十六届院士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鉴于在旱地农业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李凤民获得2015年度农业科学奖。

“我就是个农民,我的研究也离不开土地。”李凤民告诉记者,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最终必须要回归土地、指导实践,不能在实验室里“种论文”,“旱地农业作物基本都是一年长一茬,所以我们的研究也必须按照这样的自然规律进行”。

在兰州大学旱地农业生态定位试验站,记者见到了李凤民的几位研究生。在学生眼中,李凤民是一位严师。“前两年,李老师身体不适住院了,躺在病床上还在改我们的论文。”博士李明告诉记者,每个研究生的论文,李凤民都会修改3稿以上,一字一句密密麻麻标注。

在这个包括宿舍、实验室、厨房在内,只有10间小平房的试验站里,学生们要自己生炉子、做饭,网络会时断时续。

“那些学生都是要下地干‘农活’的,年龄大的带小的,日头再大也得坚持,苦得很呐。”试验站租种了孟克勤家的几亩地,所以他时常会在田间看到正在做试验的学生。“再苦,也是有本事的人。”孟大叔说。

李凤民告诉记者,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优化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布局,可以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的输出能力,并保持系统弹性,维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其成为兼具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的蓄水池或稳压器,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柴秋实)

编辑:梁霄

关键词:李凤民 农业 旱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