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追记河北邯郸红十字会共产党员杨海燕:不曾飞去的海燕

2017年06月28日 15:14 | 作者:宋美倩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多到数不清的捐款

去世后捐出器官的杨海燕,给亲友们的印象却是“小气”。这里面是满满的疼爱和善意,还有一点点嗔怪。

“孩子哪都好,就是有点小气。”海燕的父亲杨新民说,“可现在再看,谁能比她大方”?

1982年端午节,杨海燕出生在河北省磁县乐善社区一座砖砌的老平房里。父亲在一家村办造纸厂上班,每月30元钱工资养活一家老小。

“上学了,铅笔用到握不住,本子用到写不下。”杨新民说,懂事的女儿从小到大没有主动向他要过东西,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她也没向家里张嘴要钱买过衣服。

说起杨海燕的“小气”,故事很多——2003年,杨海燕在邯郸四中复读,为了省钱,还穿过闺蜜的旧校服;2014年公务员考试,她用的是朋友前一年的旧资料;到市红十字会工作后,她在城郊租的房子每月租金才200多元;她没和丈夫出门旅游过;过生日时,买只烧鸡就庆祝了;她的工作笔记和上学时一样,写得密密麻麻,用到最后一页,不肯隔过一行。

但她真的小气吗?杨海燕高中班主任刘伟彬不这么认为。

在磁县一中上学时,杨海燕每月有30元至50元助学金。当偶然得知刘伟彬资助着班里两名特困生后,杨海燕悄悄捐出自己的一半助学金帮助同学。

“其中一名学生后来考上了大学,之后在南方当律师,至今不知道这件事。”刘伟彬说:“海燕捐献器官,我一点不吃惊。她的‘小气’只对自己,对别人大方得很。”每次为灾区、贫困人口、残疾人捐款,都少不了海燕。

2014年玉树地震,她毫不犹豫地将钱包中仅有的100多元钱全部捐出;2016年,市里一家残疾学校经营困难,在网上发了一封求助信,海燕看到了,抹着眼泪捐款100元……

这样的捐款,多到她自己都记不清。

编辑:梁霄

关键词:河北 邯郸 红十字会 共产党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