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追记河北邯郸红十字会共产党员杨海燕:不曾飞去的海燕

2017年06月28日 15:14 | 作者:宋美倩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器官捐献的推动者

2017年5月20日,杨海燕突发脑疝,生命垂危。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家人作出决定,帮助她完成生前遗愿。

6月6日,杨海燕的表姐韩书娟代表家人来到市红会,向负责器官捐献工作的赈济处处长张静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愿望:“海燕先前说过好几次,万一有什么意外,就捐献自己的器官,去救别人的命。”

转院去河北省三院前,杨海燕的母亲放声痛哭,父亲杨新民紧紧抿着嘴唇,咬牙签下同意书。他哽咽着告诉记者:“孩子说过,她是共产党员,要讲奉献。虽然女儿去了,但她的一部分仍留在这个世界上,就像她还活在这个世上。”

这个善良淳朴的家庭,父母失去了女儿,丈夫失去了妻子,女儿失去了妈妈,但杨海燕让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将真情和大爱传给了更多人,挽救了更多家庭。

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的“三献”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在邯郸市红十字会,每当有志愿者完成捐献,杨海燕总是满怀敬意。她刚到红会没多久,一天上午,张静正在办公室整理志愿者血样标本,杨海燕走进来,默默看着一支支血样,面容严肃地跟张静说:“姐,我也要成为志愿者,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愿意捐出器官拯救生命。”张静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临了。

6月9日下午,杨海燕的器官捐献手术结束。她走了,甚至没来得及听到孩子叫一声“妈妈”。王俊玲告诉记者,杨海燕是器官捐献的推动者、见证者,更是践行者。她用无私的馈赠,诠释了一名“80后”青年的社会担当、一名年轻党员的高尚情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王洋)

编辑:梁霄

关键词:河北 邯郸 红十字会 共产党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