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我国为改革完善短缺药供应保障开出“药方”

2017年06月29日 16:09 | 作者:李松 王宾 邓华宁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短缺药优先审批、完善医保用药管理……短缺药供应长效机制启动

除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强化短缺药定点生产、区域调剂之外,一些解决短缺药供应的治本之策也正在落地之中:医保部门完善医保用药管理,做好短缺药品支付保障;食药监部门对临床急需的短缺药给予优先审评审批;工信部门出台政策引导短缺药生产企业实施技改,提高生产供给能力……

随着各项政策不断完善,一些长期困扰短缺药品供应的政策性难题正在“破题”。例如2016年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对优先审评列出了17种情形,将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同时明确了优先审评程序和工作要求。

同时,要优化短缺药品供应管理体系,就必须使药品短缺保障从“救火式”应急管理,向常态化、系统化监管转变,建立以早期预警为核心的药品短缺信息收集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曾益新介绍,我国也正在向这一方向努力,完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合理布局监测哨点,安排信息源,激活短缺医药供应的“神经末梢”。

在辽宁省,已确定15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短缺药品监测点,这些机构监测点涵盖三甲医院、各地市中心医院等,可向省卫生计生委直报药品短缺信息,有助于实现药品短缺“及早告警、及时应对”。

医改政策加强联动,让“一药不再难寻”

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从短缺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全链条发力。我国提出,到2020年建立成熟稳定的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破解短缺药之困的“施工图”日益清晰。

业内人士介绍,要疏通药品短缺的“栓塞”并非一日之功,破解难题还需持续发力。例如,要改变一些廉价药品“叫好不叫座”问题,就应在顶层设计上做文章,加强医改政策联动,让“医院愿意采购、医生愿意开方”。

“当前应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机构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意识,调动其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同时,药品采购也应增强医疗机构的参与度,以优惠价格鼓励医院批量采购低价药,以优质服务确保低价药配送及时到位。”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

同时,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肖鲁等专家称,要让短缺药不再“失踪”,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引导医务人员选用价廉质优的药品。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我国 短缺药 供应 保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