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创新中国之变:绑在科学家们身上的条条框框被去掉

2017年07月03日 16:41 | 作者:蒋芳 | 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打通痛点,创新自信进一步增强

体制机制束缚曾困扰科研工作者,抑制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审议通过一系列重要科技体制改革文件和方案,确立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和时间表、路线图。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专辟一章对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对山西大学物理学教授张云波来说,报销曾是件头疼的事。“一个好的项目负责人,还得是一个好会计。”如今,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出台。张云波欣喜发现,绑在科学家们身上的条条框框正在被去掉,大家有了更自由的科研空间。

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过去一些科研工作者“捧着金饭碗讨饭吃”。针对此,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山东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对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等在科技成果完成和转移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不低于70%、不超过95%等有力措施。一系列举措大大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深化创新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同步推进: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上赋予高校、院所更多自主权……多位科研工作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找准了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痛点,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切实增强了科研人员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创新自信。

“如果不自信,不敢想,不敢做,自主创新就落不到实处。”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认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在激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辑:梁霄

关键词:创新 中国 科学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