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文创成为博物馆和观众连接的另一桥梁。不少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开发机构,兼顾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据本馆自身资源和特色展品、满足公众多元需求开发具有博物馆文化精神的文创产品。故宫博物院就推出了朝珠耳机、故宫娃娃、故宫猫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获得了一大批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观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博物馆体验奇妙夜。
社会力量的加入,也助力博物馆多元发展。“博物馆融入社区、融入生活已经成为趋势。”严建强说,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部分博物馆进行了社会化运营,开设博物馆商店、博物馆食堂等。社会机构的引进,可以促进博物馆知识文化的传播,也可以确保博物馆保持良性持续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博物馆在选择合作的社会机构时要严格审查,一定要保障展品的安全和机构组织活动的专业性,维护博物馆权威形象,否则会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印象。
期望博物馆在展览形式、内容、宣传上更为丰富有趣
陆建松指出,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博物馆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但同时很多已经建好的博物馆,却出现开馆时人山人海,随后门庭冷落的情况。“这意味着博物馆发展中仍面临着宣传理念提升、公众需求契合度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更严谨等问题。”
让博物馆文化更好地传播,严建强建议,“要提高博物馆传播的有效性,首要任务是加强展品的建设和保障,充分了解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特点,增强展品的核心竞争力,熟知观众认知程度和特点,针对性地确定传播方式,形成公众对展览有期待、展览质量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开发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深入挖掘固有资源,另一方面关注公众对产品的需求。而文创产品交易会等活动的举办,也给文创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关于文创未来发展,严建强指出,要根据本馆资源和展品特点因地制宜,要突出产品的精致化、个性化和实用化,形成产品的带状效应,比如多个博物馆联合开发有属地特色的系列产品。
陆建松说,在提高公众需求契合度上,要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一是要进行公众调查、了解需求,根据需求举办主题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是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期望,培养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博物馆和公众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三是提高博物馆的专业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博物馆学人才,在展览策划与设计上发挥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需提高服务意识、转变管理观念。较强的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参观服务和展品服务上。前者主要指游客参观时的即时服务,后者指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展品,博物馆展示更多背后的文化记忆和故事内涵。
同时,严建强建议,“博物馆在宣传传播上应更全方位,对即将推出的展览和专家讲座等各项活动,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推送,让感兴趣的观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设置一些参与活动,增强互动。”同时,增强博物馆的个性化,避免“个性趋同”,增强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充分体现“寓教于乐”,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
编辑:杨岚
关键词:逛博物馆 生活方式 博物馆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