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教授论文获奖1350万引争议:望多关注科研而非奖金

2017年07月06日 16:32 | 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 

■ 对话

陈学伟:在科研上自己还是个小学生

论文发表后,陈学伟以学术界“新秀”的姿态,成为热门人物,但他一直不以为意。在与新京报记者交流过程中,陈学伟一口气报出数十个同领域的前辈名字,称得到了大量的帮助和鼓励,而自己在科研上“还是个小学生”。

“研究跨度20年”

新京报:发表在《Cell》上的这篇论文,研究过程从什么时候开始?

陈学伟:这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水稻的抗病性,这方面其实我从1997年起,硕士阶段就开始着手了,后来2004年去美国做博士后7年,中间也介入了其他一些项目,2011年回国后又重新拾起来,前后跨度20年吧。

新京报:为什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陈学伟:一方面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水稻大国,这是一项关系到吃饭问题的研究,另外一方面,自己学的是这个专业,对这方面也有兴趣。

新京报:研究成果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学伟:可以应用于本体上提高抗病性,水稻的产量和成活率都能得到提高,感病程度会减弱,对水稻高产优质起保障作用。“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

新京报:怎么想到去给《Cell》投稿?

陈学伟:之前我没有给《Cell》投过稿,这是第一次。论文写成以后,一些前辈看了觉得还不错,建议我可以试试,后来就投稿了。我记得那一天是2017年的2月3日,稿子投出去后有点紧张,不过自己想得也很开,即便是不能发表,能够获得杂志的指导意见,也是不错的。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研究成果被顶级核心期刊收录?

陈学伟:被核心期刊收录,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认可。其实在植物抗病这个领域,很多前辈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并且在我的研究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指导和鼓励,这些前辈才真正称得上国际顶级水平,我就是一个小学生。在植物抗病这一块,中国学者在国际上来说,做得都算不错的。至于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能够被关注到,很感激,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仅仅是开始。

编辑:梁霄

关键词:教授 论文 争议 奖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