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应对“蒸烤模式”要形成制度合力
热!热!热!入伏以来,全国多地陷入持续“蒸烤模式”,南北方大范围地区最高气温达35以上。近期,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防暑降温措施应对,尤其要求高温津贴要发放到位。记者调查发现,地方在政策落实上还不到位,有一些户外劳动者表示并未拿到高温津贴,有的地方高温津贴标准多年不变。(7月16日新华网)
针对“蒸烤模式”,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防暑降温措施,要求发放高温津贴,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从新华社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的地方高温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户外劳动者即便知晓政策,也不敢向老板要高温津贴。因此,应对“蒸烤模式”,相关部门不能止于高温预警,出台清凉政策,而要提高清凉政策执行力,兑现劳动者的高温权利。
高温突破人的生理极限时,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生命危险。特别是户外劳动者,他们“战高温,斗酷暑”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但是他们高温作业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我们指望用人单位主动关爱劳动者,落实劳动者高温权利不太现实,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及时介入,认真落实劳动者的高温权利。
尽管《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停止室外露天作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35℃以上高温天气室外露天作业及不能采取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应发放高温津贴。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罚机制,法规精神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在有的地方与单位,高温作业保护、高温停工、中暑算工伤、高温津贴等劳动者本应享有的权利形同虚设。对于不少劳动者来讲,40℃以上高温停止室外露天作业,35℃以上获取高温津贴仍然是一种奢望。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机关与大型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发放了高温津贴,但一些中小型私企没有发放高温津贴。高温津贴差距很大,每月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在空调房办公的机关人员与白领阶层等受高温伤害较少的群体,可享受优厚高温津贴;而受高温伤害较大的劳动群体,获得的高温津贴反而很少或根本没有。一些企业只是拿凉茶、绿豆汤敷衍劳动者。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呢?虽说现在大多数城市建立了纳凉工程,但是户外劳动者并没有闲暇享受这些清凉政策。面对滚滚的热浪和劳动者的防暑降温需要,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利润血管里自动流淌道德血液。《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也未必就能帮助劳动者兑现高温津贴,落实高温停工权利。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高温保护修法更要执法。既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早已生效,高温津贴已经被要求纳入工资总额,相关部门就要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如果有单位克扣高温津贴,当以拖欠工资论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主动到一线了解、查处违反高温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督促用人单位高温天气停工;另一方面要认真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回音,严格依法依规处罚违规单位,对于侵犯劳动者高温权利的用人单位,应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提请媒体曝光,增加其违规成本,促使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高温权利,把高温法规制度打造成一把利剑。除了政府加强高温权利保护、完善社区纳凉工程以外,公共机构、公共场所与经营场所也要主动免费开放空调设施,方便劳动者与市民纳凉避暑,体现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在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之下,我们共度高温难关。反之,如果有关部门执法缺乏刚性,对违规用人单位不能形成威慑力,对高温津贴的重视只剩下“以通知落实通知,以文件落实文件”,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或许会成为一句空话。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温 劳动者 津贴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