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高考高分钢琴十级 看一位听障学霸的成长历程

2017年07月18日 16:06 | 作者:蔡君彦 | 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此次来做分享时,她还特意带来了康复期间留下的三本康复笔记。

“听力,左:80分贝,右:90分贝。”“入园前情况: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2001年5月份即一岁零十个月时配戴助听器,在家自己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有半年时间,到现在为止,可以清楚喊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阿姨、伯伯(叔叔、姐姐发音不准)……”入园后的第一篇康复笔记中,有着这样的记录。

笔记显示,为一个字的发音,让黄蔚反复练习几天是常有的事儿。有时,见孩子迟迟学不会,杨晟楠也会又气又急。不过,她还是耐心地按照康复老师教授的方法慢慢辅导孩子。“有时孩子发音不准,还要用手帮忙矫正他舌头的位置。”

渐渐地,孩子翻看故事书后可以学着复述情节,再后来,能连贯地自己说出“今天我和妈妈、老师去买助听器了”之类的句子……

对孩子日复一日的教导和陪伴,除了在郑州康复的3年时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杨晟楠从未中断。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后,她为了能在家帮忙辅导孩子,特意把丢了多年的英语重拾起来,跟着复读机一遍遍听读练习,再一遍遍陪着孩子学习巩固……多年辅导儿子下来,杨晟楠由于说话太多,声带受损严重,做手术后又复发,导致多年来声音一直比较沙哑。

“无论是在康复中心还是学校,老师主要教方法,家长要全力配合老师完成好。”杨晟楠说。

一路走来,她对听障孩子融入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要真正地融入社会,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尊严、有底气、有存在感的正常人。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把康复过程贯穿到生活中。”而正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做饭做菜,“我觉得,男孩子做一手好菜,不丢人,也让他感受到生活中的多种兴趣”。

台下,听障儿童家长们认真地听着,记着,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任何挫折面前,我们要记住今天!去爱孩子!用爱前行!爱的加油站!”

编辑:梁霄

关键词:听障 学霸 成长 历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