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高校小学期点赞与吐槽并存 小学期该如何升级?

2017年07月27日 10:02 | 作者:成炘儒 李 攀 史一棋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期待创新开课形式和内容、解决课程互认和学分转化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曾晓东认为,高校开设小学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多倾听学生的声音。

对于小学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其定位应该是“主题学习、专题学习”,改变传统的课程式教学,创新开课形式和内容,从而区别于普通学期的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小学期的真正价值,高校应该做大胆的尝试,如加设实验、研讨、田野调查等多样化的方式。特别是对工科同学来说,实习经历比较重要,可以把一些类似于‘金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构造拆装’等动手实践课程的实习,安排在夏季小学期里完成。”储朝晖说。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完善小学期课程体系。

熊丙奇则说:“高校管理者要切实解决课程互认和学分转化问题,方便学生的自由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置小学期课程,高校间资质和学术质量的对等确认、课程成绩的转换、学校认可学分数的限度等,都将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学校后勤集团也要积极配合小学期的开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专心完成学业。

未来,小学期该如何升级,以适应我国高校发展规律?对此,储朝晖建议,在短期教师聘用上,学校应建立相关评价用人机制;在课程设置上要放得开,提高课程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避免把小学期和选拔人才等目的联系起来;课程设置要根据排课和内容性质决定,任课教师应该服从于学生学习过程,而不是靠课时长短将学生拖在学校;在时间安排上,要与授课老师协调好,争取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小学期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做好制度设计,学校要明确自己的育人理念,并配套完整、系统的课程教学和教育服务体系。“开什么课程、怎样开,最好是由学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论证、审议,设计出系统化的学期制改革方案。”熊丙奇表示。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高校 小学 点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