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穿越80年守护红军之墓 两位25岁年轻人的无悔选择
不负选择再上“战场”
翻开《南部县志》,一幕幕腥风血雨的历史重现眼前。
刘连长牺牲的长坪山地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南部活动期间,南部县12000多人追随共产党,加入红军队伍,3000多人参加地方游击武装。建国后统计,幸存者仅千余人,其余大多血洒沙场,为民族解放捐躯。
如今的长坪山,早已没有硝烟。曾经枪炮声声的地方,现在已是成片的果园。冯炼与父母扫墓的身影,每日与青山相伴。
在冯炼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很艰苦,通往村里的路是泥泞的小道,要修房子,一砖一瓦都是靠人背,一周只能吃一顿肉。2015年,在精准扶贫的识别中,她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富也好,穷也好,一家人守墓的决心从没动摇,生活却已悄悄变化。
去年,在政府补贴和亲戚的帮助下,冯炼家盖起了二层小楼。短短两年中,漏米岩村大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过去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进村路,已硬化成水泥路。冯炼家的承包地里,种上了桃、李、果桑等经济作物,家里通了天然气,还接入了互联网。
干部们三天两头地往贫困户家里跑。过去坐惯了办公室的县里女干部们晒得比乡下姑娘还黑。刘连长墓前的平坝,如今也成为干部和群众讨论脱贫攻坚的“坝坝会场”。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站在刘连长墓前,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动情地说。
离墓园不远的地方,一座生态试验园已初具规模。
一位同样听着刘连长故事长大的漏米岩村村民何平,这些年来靠吃苦耐劳在成都闯出了一番天地。有了财力后,他首先想到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富起来。“当年红军为老百姓献出了生命,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不能辜负这份牺牲,要为大家做些事情。”他说。
何平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信心,投资了上千万元建设生态试验园。“这里的红色历史就是财富,将来这里一定会引来更多的人。”
这座生态试验园为当地26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冯炼的父母也在这里打工。“在党委政府和何总的帮扶下,我们这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冯炼说。
过去两年里,长坪山所在的中心乡,贫困户已经从747户减少到306户。成片的果园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了盼头。
“革命年代南部县的老百姓选择跟随共产党,如今历史雄辩地证明,共产党庄严兑现了对人民的承诺,不负人民的选择。”张根生说,作为四川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南部县这个拥有140万人口的国定贫困县正迎来“国检”。
7月底,冯炼通过笔试、面试等层层考核,上了南部县公招教师的录用公示榜,这让她兴奋得好几夜没有睡好。
“我一直梦想着能当一名教师,经常带着自己的学生来看看刘连长,把共产党和红军的故事讲给他们。这是我们家族的昨天,也是所有人值得铭记的昨天。家在这里,我们就要世世代代守在这里。”冯炼说。
“还有一件高兴的事,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穿越 守护 红军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