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单车运维工的一天:走3万步 “举铁”4000斤
日均3万步,“举铁”4000斤,练就“活地图”
洗把脸,啃几口面包,看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清晨有雨”,梁铮赶紧揣上了给同事们准备好的一包雨衣。凌晨三点半,推开家门,开车上路,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一名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他下班回家时将会是近20个小时之后了。
天亮前的“战斗”争分夺秒
梁铮是ofo小黄车的东城区运营负责人,也是ofo在二环内200名运维工的统筹调度人之一。这200多名运维工组成的“单车护卫队”,负责把二环内所有乱停乱放的单车归位,并把过度堆积的单车调动到需要单车的地方。
建国门、东单、王府井、天安门、前门、崇文门……凌晨4点之前,他得在长安街周边的热门网点完成每天的第一遍“巡检”,“确保每个容易积车的点都有我们的人。”
4点刚过,看到穿着ofo工作服的运维人员按时到岗,完成一圈巡检后,他来到天安门东广场附近,和几名同事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波高峰。
“马上要‘上车’了,抓紧把昨晚滞留的车处理完。”梁铮和同事们一块儿把随意停放在划线区外的单车装车拉走。他所说的“上车”,是随参观升旗人群涌来的一波共享单车停车大潮。为了赶上五点半左右观看升旗仪式,大量游客会在清晨到达天安门广场。可是,用时方便,骑完随手一扔——这导致广场周边大量共享单车密密麻麻堆在禁停区。
于是,梁铮和同事们必须和太阳“赛跑”,在升旗仪式开始前一个半小时到岗。
双手抓牢车架、肩膀发力抬起单车、装至车上码放整齐……运维师傅们完成这么一套动作,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钟。何必这么抢时间?“有一辆车停在不该停的地方,很快就会有人效仿。”梁铮说。
光清理还不够,他们还要充当引导员。“您好,这儿不能停车,麻烦您停到那边的划线区。”梁铮对一位中年游客提醒道。但这位游客没有理会,停下单车,拔腿翻越围栏,抄近路向旗杆处奔去,单车被留在了马路上……
看违停照片5秒内辨地点
中午11点,骑着工作座驾——一辆小黄车,梁铮的关注点也从天安门广场转向了商场、步行街区域。
“南池子附近有几辆车违停。”梁铮手机上收到同事一条微信消息,并立刻调度附近的运维人员,5分钟后处理完毕。“二环内,不管哪个角落,只要有人反映乱停、堆积问题,10分钟内我们肯定能到场处理。”提到10分钟这个时间“纪录”,梁铮颇有点儿自豪。
之所以能够实现“10分钟到场”,与线上大数据和线下运维人员串起的“网格”分不开。在二环内的区域,白班150人、夜班50人,每个运维人员都会与相应的网格相对应。作为统筹人,梁铮的工作沟通微信群里,城管、交警、天安门管委会、街道、写字楼物业等各个单位都会随时跟他联系,第一时间互通单车乱停放的信息。
半年的单车运维工作,梁铮训练出一项识图的“特异功能”。当一张显示有单车违停的照片放在面前,他能在5秒钟之内辨别出照片拍摄于二环内的哪条街道、哪个路口。“我这也能跟人工智能PK一下了吧?”梁铮打趣说。各个热门区域的哪个写字楼、商场或是路口在哪个时间里容易积车,他脑子里早有了张“活地图”。
进入夏天,单车运维人员每天更经受着体力的考验。为了第一时间把乱停放的车归位,他们需要时刻在街道、胡同里奔走,几乎要一整天暴晒在太阳下。酷暑里,梁铮和团队同事六十余人一天要用掉20盒藿香正气水。一天下来,梁铮的微信运动计步器每天得有3万步。
为了把胡同里、街道边等犄角旮旯里藏着的单车解救出来,他们往往需要手动把车扛出来,再扛到车辆方便穿行的大路上。平均一位运维师傅每天得搬运150到200辆车,相当于“举铁”4000斤。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共享单车 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