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陈佳洱:我当北大校长那些年
1934生,上海人,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独子,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党组书记。先后获美国加州门罗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鲁夫博鲁大学等校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德意志联邦功勋十字勋章,英国物理学会特许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
一早,京城狂风大作。
与陈佳洱院士相约9点,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二楼见面。
二楼是两排办公室,其中一间门口贴着一行小字:陈佳洱院士。敲门无人应,等了几分钟,看到一位瘦削的白发老者慢步拾级而上。他见了我就握手微笑道:“抱歉啊,来得晚了。”
此时,距9点还有五分钟。陈佳洱掏钥匙开门,说:“其实我早就出来了,刚要走出小区,一阵大风把我帽子刮走了,我去找帽子了。结果找到却拿不到,被刮到汽车底盘下面了。”
我说:“您自己走过来的?没车送?”陈佳洱边为我泡茶,边说:“我就住在蓝旗营那边,走过来不到20分钟,不用车送。”
他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一桌一椅一沙发,开水还是自己到走廊上打的。作为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83岁的陈佳洱依然保持着中国老派知识人的脾性:儒雅、谦虚、和善。
陈佳洱是加速器物理的权威学者。加速器是使带电粒子增加速度的装置,应用于原子核实验、放射性医学等领域。
说起他的堂弟港澳专家陈佐洱、指挥家陈佐湟,以及他三位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的儿子。我说,你们陈家几代人都很优秀。他说:“优秀谈不上,反正都比较老实。”
“中国安徒生”的独子:“父亲很和蔼,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打骂过我”
高渊:你是家中独子?
陈佳洱:我是1934年10月1日,在上海广慈医院出生,没有兄弟姐妹。
高渊:在那个时代,独子并不多见吧?
陈佳洱:那是因为战争关系。我3岁多的时候,“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当时我父亲陈伯吹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了避免日本特工的抓捕,就去了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编教科书,出版《小朋友》杂志,我和母亲生活在上海。
高渊:陈伯吹先生被称为“中国的安徒生”,他是怎么教育你的?
陈佳洱:父亲很和蔼,是一位慈父,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倒是母亲曾打过我,但也屈指可数。母亲是钢琴教师,他们对我的教育总体还是宽松的。我从小生活、学习都比较自在,而且父亲很有耐心,对我的教育一直是谆谆教诲的引导式。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电的故事,表演摩擦生电的实验。上中学时,带我去看《发明大王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电影。特别是看了《居里夫人》后,他教育我要像居里夫人一样,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北大 校长 陈佳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