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黑车车队经营者受审 两年收28万“份子钱”
刘某说,一开始客源不够,他就一直没怎么收“份子钱”,到了2014年年底的时候,滴滴打车开始进入市场,人们开始越发习惯利用手机叫车,有智能手机的就网约,有的消费者开始打电话叫车。借着网约车的东风,他的生意开始越来越好,他就把“份子钱”由每月200元涨到300元。
据刘某称,“份子钱”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拿着这些钱他开始做一些投入,以一年两万元的租金租了办公室,雇3个话务员负责接听电话和派车,每名话务员的月薪2500元,每辆车都会配备手持电台,每年的各种开支在7万左右,而收的“份子钱”一年下来有10余万元。
“司机上岗前要面试,面试时要带好钱和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看一下就行,驾龄最好3年以上,审核最重要的还是看司机对路况的了解,不要耽误了生意”。此外,该车队会为司机配对讲机,司机要备有一个安卓手机用来“报站”。由于大部分车都是外地车牌,所以驾驶范围多在京郊。
这位负责人称,车队并没有进行注册。至于是否违法,负责人回复说,“要加入就加入,怕风险再好好考虑去吧。”
为了方便收份子钱,刘某加了司机们的微信,把微信名改成车牌号尾号,通过微信交“份子钱”,谁交谁没交一目了然。
案情2 有微信公号称收费万元可帮建“车队”平台
记者注意到一个提供“七元叫车”和“七元司机注册”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在七元叫车服务页面中,显示了“打七元直接点击呼叫出租车”、“外环内用车一站式7元,出城费用请与司机协商”等内容,该公号提示只支持微信支付。点击“七元司机注册”服务,系统则提示“无法提供服务”,同时回复了一个二维码。北青报记者扫码后发现,其为一个为七元叫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
记者向该微信公号平台询问七元司机注册服务暂停的原因,对方表示,“系统线上注册已经停用了,工作人员晚点会私发注册链接给你。”北青报记者询问注册七元司机是否需要其他证件信息。“不需要,有你车辆的基础信息就行。”对方称,任何人都可以在该平台上组建自己的车队,平台每年收取一万元技术费用,每年交三万则可以成为某个地区的垄断代理商。
至于车队如何向本车队的司机收取费用,对方称,“都是车队组建者自己决定。”北青报记者问及私人组建车队是否合法时,对方表示自己只是软件提供商,车队是否合法是车队自己的事。
案情3 梦想“转正” 创业成为大公司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车队的管理者,刘某只在手机里存储了车辆的车牌号后3位还有车辆品牌、车型和颜色,他甚至连司机具体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他只是按月收大家“份子钱”,有时候现金有时候微信,专职的三百,不经常干的一二百,没有任何公司规章制度、经营利润,也没有账目、不纳税。
组车队后,他进行了统一定价,最早时是怀柔城区内不管到什么地方统一价格5元,后来因为油价上涨乘车费用涨到6元,后来在2016年开始统一涨到7元至案发。但如果乘客上了车想出县城,就自己和司机商量价格,他从来不管。他也从没有和司机签署过劳务合同。
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刘某一度觉得自己就是创业的大公司,甚至成为像滴滴那样的企业。刘某说,因为没有出租运营资格,公司挂的是信息服务的证照,但这跟他的营业项目不符,他就给取消了。他也想过到有关部门办理正规运营执照,但后来也不了了之。
刘某说,前几年社会上一直在呼唤网约车新政,去年终于新政落地,他听说滴滴被政府支持,曾被约谈过,他也幻想着会有人约谈他,把他纳入网约车正规渠道,但他没想到4月28日那天,“约谈”他的却是警察。
编辑:杨岚
关键词:黑车车队经营者受审 黑车经营者受审 黑车车队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