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揭秘“降温神器”:退热效果有限 需防过敏控制时长

2017年09月04日 14:15 | 作者:戴轩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 分析

“降温神器”多为相变热原理

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清凉贴、冰垫到冷感毛巾、喷雾,“降温神器”发挥功效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赵斌介绍,这些工具多是利用物体相变热原理。

何谓相变热?赵斌举例解释,冰在融化过程中,始终吸收外界的热量,这些热量用于破坏固体内的晶体结构,削弱分子的相互作用,因此吸热时自身的温度始终保持零度不变。物质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相”的转化中吸收或释放热量,便是相变热。

根据产品介绍,两种冰垫中均填充相变恒温材料。赵斌分析,不同产品配方不同,虽无法轻易判断其真正属于什么物质,但熔点应在30℃上下,人体的温度足够使其发生持续相变,这种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被带走,而皮肤也能感受这些物质的凉感。“下雪不冷,化雪特别冷,都是一个道理。”

清凉贴的产品介绍称,起作用成分为亲水性高分子凝胶。这种物质的高分子结构中可以包含大量水分,这些水分持续蒸发,汽化过程中可以带走皮肤热量。“如果只是单纯在皮肤上抹水,很薄,很快就会蒸发,不能持续太久。”赵斌说,这种凝胶降温的原理,归根结底也是利用相变热。而冰晶中吸水的颗粒,材质为吸水树脂,也属于高分子材料,吸水后与亲水性高分子凝胶的作用一致。

清凉喷雾同样利用液体汽化带走热量,但其成分为乙醇(酒精)和薄荷脑,不是单纯的水。对此,赵斌分析,薄荷脑虽与降温无关,但能带来清凉感,为了保留此成分,商家可能因此选择乙醇,因为薄荷脑不溶于水。

■ 提醒

降温工具退热效果非常有限

这些降温工具确实能吸收热量,不过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非认为,作用在人体上,其退热效果其实非常有限。“比如说清凉贴,和小孩用的退热贴是一回事,退热的方式无非是希望血液流过时温度能降低。”但由于接触面积小,流过的血液量有限,对人体核心温度基本起不到降低效果,只能感觉上舒服一点。

赵斌也提醒,因为要与皮肤“亲密接触”,挑选产品时需要甄别厂家是否可靠、材料是否不含有害物质。“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些物质,”他坦陈,如清凉喷雾中的薄荷脑,可能不是天然而是人工合成,存在一定隐患,而乙醇带有轻微毒性,如无必要,不推荐经常使用。

使用时需防过敏控制时长

在实验中测得,这些降温道具的温度在25℃-18℃左右,比人体正常体温低12℃-19℃。这样的温差是否适合亲肤使用?

王非表示,一般来说,十来度的降温工具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损害。但要注意,使用者若有过敏、皮肤破溃等症状,贴清凉贴或喷雾可能会红肿、起疹子;而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部分人群也有肌肉受凉后痉挛的可能性。

他同时提醒,市面上一些冰枕表面为塑料材质,并不透气,长时间放在颈部,会影响皮肤的代谢,皮肤较为脆弱的小孩与老人,可能出现压疮、水泡,建议在枕面垫上毛巾,不要直接接触。

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承认为,在暑热高温天气,如果在户外暴晒时间较长,且自身体质强健,偶尔使用关系不大,但要注意使用的时间不可过长,同时应避开腹部等需要保温的部位。不过,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一般不推荐使用这些工具,老人、小孩、体质虚弱者尤其应该慎重。

他介绍,此类降温工具,一般是用于缓解发烧、高热等症状。急性关节扭伤24小时之内,可用于冷敷;烧烫伤早期,局部灼热疼痛也可使用。

对于“秋老虎”期间如何正确降温避暑,刘承仍推荐较为温和的方式,如多喝水、绿豆汤、注意补充电解质等等。秋季温差相比夏季较大,衣服要适时增减。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李晨阳

01 02

关键词:温度 喷雾 降温 清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