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伟大的变革 历史的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三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这是紧迫忧思,也是战略考量。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塑了人民军队指挥架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次改革,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战区专司打仗、主营联合,军种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战区和军区一字之差,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庙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军队改革,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庞大的陆军,无疑就是改革这盘大棋的“棋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习主席来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调研。他指出,要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加快推进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016年八一前夕,当习主席来到新组建的陆军机关视察时,陆军转型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启。习主席叮嘱陆军领导,要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这次改革,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改革首战定胜局。“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专门听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情况。习主席指出,改革势头很好,要再接再厉,扎扎实实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优化结构,重塑力量。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再造精兵劲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
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
10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说,此前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改棋盘”,那么“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动棋子”,而且同样是全局性的动、大范围的动。
习主席强调,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能固定不变,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不是单纯的撤降并改,而是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这既是瘦身,也是强体。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一场夺岛演习,在暴风雨中打响。硝烟深处,新调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全新亮相。脱下“陆军绿”换上“海军蓝”,官兵身后的大山越来越远,眼前的大海越来越近。指挥层级更扁平,作战编组更灵活,合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新编成锻造新利剑。在这次改革中,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重构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16年早春,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他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燕山脚下,湘江之滨,两所著名军校的变化引人瞩目。这轮改革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培养模式,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减至43所,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补充的院校布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电,总是在历史的风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然而人民军队的联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并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5个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这次改革,为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量身打造了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体、以军种保障力量为补充、以战区联指统一指挥运用为核心的新的联勤保障体制,补上了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军事竞争的核心要素。世界军事高新科技竞技场上强手如林,风驰电掣。
潮起东方,又是一番风景。在习主席擘画的改革蓝图中,有一个醒目的路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他指出,我们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
2017年,人民军队中一个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防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
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宣告成立,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起航。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职人员条例》,研究论证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组织修订军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义务兵条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推出。
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改革强军之路上的人民军队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习主席来到遵义考察。
一下飞机,他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他驻足感叹:“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民军队90年建军史,多少磨难坎坷在前,多少险关隘口当道,“能不能过去”的考验一直摆在这支军队面前。恰如习主席在《之江新语》里引用过的一句古诗:“一山放出一山拦。”
2016年元旦刚过,习主席视察原第13集团军。这是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
这个集团军的前身,是当年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三大主力之一,素以善打突围、狭路相逢勇者胜著称。在这里,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转并行,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装旧酒。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说,人民军队之前的历次改革,更多是一种压减规模体量的物理变化,那么这次改革实质是一次由内到外的化学反应,是一次体系性的重塑重构重建。改革后的问题,不会比改革以前少。
时隔两个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意见》,在团以上领导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随着一场“观念突围”的头脑风暴席卷全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的机制转轨“二次创新”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助推新体制落地运行的军委机关协调机制也开始启动。
改革,归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壮士断腕,是换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纸命令传来,第27集团军领导机关和直属分队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改革如登山、似闯关、像大考。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几年来,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改革中,许多军官脱下挚爱的军装。这些军人的转身,同样助推着人民军队的转型。
改革,牵动亿万颗心。这些年,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建言献策的来信。他们中间,有部队官兵,有地方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老红军、老战士……
改革,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役,军队要全力以赴,全党全国要大力支持,坚持军地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跨军地改革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把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推改革强军的巨大力量。许多地方党委议军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为官兵减负,就是给军队改革助力。
改革,引起世界关注。外国媒体上,对中国军队改革的描述频繁出现“罕见”“密集”“震撼”等字眼。“不必过度解读。”虽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总是云淡风轻,但在各国同行的眼中,这些变化似乎并不简单。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来自多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学员,举行了一场题为“中国军改”的圆桌讨论。一位外军学员感慨道:“中国军改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改革正在路上。5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这场重塑重构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为强军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改革未有穷期。习主席号召,我们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胜利。
——要把统一思想认识贯穿始终,引导全军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跟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跟紧国防和军队改革前进步伐,形成推进改革强军的强大势场;
——要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确保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要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准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论证,掌控节奏力度,加强检查督察,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这三个“贯穿始终”,为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让我们再次回到朱日和草原,回到那片被炮火和履带反复犁耕的土地。与以往历次大阅兵不同,此次受阅官兵是直接从演兵场开赴阅兵场。
“统帅千钧授,全军一念同。”改革驱动千军万马,在习主席深情的目光注视下,正鏖战在广袤的国土、浩瀚的苍穹、遥远的大洋!(新华社记者曹智、王玉山 解放军报记者武天敏、曲延涛)(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党中央 领导 推进 强军兴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