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央视披露歼15战机再次故障 起飞300米后往下掉

2017年10月16日 12:59 |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到: 

记者:做什么动作?

曹先建:专业的术语叫等长训练,类似于躺在那里,或者坐着,左肩抬右脚,保持背部的肌肉长度不变,增加它的力量。

记者:对于刚刚做完手术10天的人来说,上来就做这样的动作,什么感受?

曹先建:当时伤口还是比较疼痛的,但是也要坚持。

记者:这样的苦吃了多久?

曹先建:开始前两个月的时候。

记者:天天这样,一个人要反复经受这种磨难,心里面也会有很抵触的时候吧?

曹先建: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急躁的,特别烦,因为平时习惯了活蹦乱跳的,突然躺下了,动不了,不能活动,下床都不方便,那时候心里面会有这种烦燥的情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先建听到了战友张超牺牲的消息。2016年4月27日下午,29岁的张超驾驶战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飞行,飞机突发电传故障。飞参数据显示,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4.4秒。在这生死一瞬间,张超像曹先建一样,选择了尽最大努力挽救战机,但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后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记者:你跟他熟吗?

曹先建:特别熟,我们是同一班的战友,我们平时在一块训练,在一块生活,学习,工作,是亲密的战友,

平时关系都特别好,他出事的头一天,还给我打过电话,说曹哥,你好好养伤,早点回来,他出事前面,我们还打过电话,他对我也特别关心。

记者:你们平时交流过吗,关于生死?

曹先建:平时的思想交流,可能也会涉及到这方面。

记者:不会避讳?

曹先建:当然也是一种避讳。

记者:你们会怎么说呢?

曹先建: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心里面的一种默契,也是不愿提及这一面,大家都知道风险很高,什么都可能发生,出现了特殊情况,能不能回得来,真的不好说,大家都不想触及这个话题,也不想面对这种考验,所以说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被大家誉为刀尖上的舞者,就是因为风险比较高,面临的风险考验比较大。

记者:所以虽然你们不愿意触及这个话题,但是当你自己,你独自一人的时候,心里面会想这个事情,是吧?

曹先建:对。

记者:你怎么想?

曹先建:我们在考虑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通过什么来保证,通过质量,飞行的质量,通过自己地面细致的准备,通过自己双手精心的操作,保证我们的质量,用质量来保证安全。

怀着痛失战友的悲伤曹先建加大了康复训练的强度,他希望把身体早日恢复好,能够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时间进行第二次手术,以便赶上参加2017年5月举行的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着舰资格认证。

记者:实际上你是在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对吧?

曹先建:对,我觉得没有问题。

记者:如果你按照医生的要求,就是今年5月,甚至今年下半年再做手术的话,等待下一次上舰的机会,你就等不了了?

曹先建:当时的时候也比较着急。

记者:为什么着急?

曹先建:因为我就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马上就要实现自己这个目标了,在这之前,前一刻倒下了,心里面也特别不甘心,不愿意服输。

记者:但是身体这个事,真不是服不服输的事,你得遵从一个科学规律。

曹先建:反正就是平时的时候,多加强一点康复的训练,多吃一点苦,现在回头想想,那些苦那些疼都不算什么,都能走过来。

2016年11月26日,曹先建如愿提前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术后,他又以倒计时的方式执行最后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

记者:但是你心里面比谁都清楚,对于一个舰载机的飞行员来说,恐怕恢复到他那个职业所需要的体力和能力,你还有多远?

曹先建:那个时候我也知道,我要想回来继续飞行的话,我就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那么要求,我还要按照飞行员的身体要求进行康复,那时候也感觉到也是非常有压力。

记者:时间不够用,是吧?

曹先建:也怕时间不够用,也怕伤口骨头骨质愈合不好,有这个压力。

记者:所以我还是这个问题,你既然担心这么多,为什么不能放下心,等一等,等身体彻底好了,然后再进行你追求的那个事业?

曹先建:既然我们能争取,为什么不努力一点?

今年3月份,经过海军总医院医疗专家团队的检查鉴定,曹先建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达到了复飞的条件。3月31日,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等待,曹先建驾驶着他的战鹰重新飞上了蓝天。

记者:这个开飞机上天,是完成训练任务还是做什么?

曹先建:首先是恢复飞行,先看看适不适应空中生活,找找空中的感觉。

记者:什么感觉?

曹先建:跟我们团长,我们一块起飞以后,我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熟悉,虽然一年时间没飞了,这种感觉很快就找回来,感觉就像昨天已经飞过一样,这种感觉。

记者:经过所谓的劫后余生,再坐在驾驶舱里的时候,你才能评估出自己对自己的事业,这个工作什么感情?

曹先建:确实是对飞行的热爱吧,飞完之后,心里面也特别爽快,特别高兴,单位的领导还有战友,也都为我高兴。

然而,成功复飞只是开始,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着舰资格认证的时间,对于停飞一年的曹先建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着舰水准,需要付出比战友更多的努力。

记者:你有两个不利条件,第一,你断了整整一年的训练,可能别人在这一年里面,已经练过无数次着舰了,哪怕是陆基的。第二,你的身体,恐怕在完成这么一次任务的时候,跟别人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大难点,对你来说怎么克服?

曹先建:一两个月时间内,也是走了不少弯路,上舰日期越来越近了,还没达到上舰的要求,心里面慢慢产生特别急躁的情绪,看着身边的战友,将要一同上舰的战友,一个个都比较稳定。

记者:换谁都急。

曹先建:领导找到我谈心,也看出我的急躁情绪来了,怎么飞着飞着,突然飞得不太稳定了,这时候有好多领导都找我,聊聊天,谈谈心,传授传授技术,我是怎么飞的,这个问题我碰到了,我是怎么处置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地进行调整,还有师父也经常讲,你不要跟他们比,你跟你自己比,你下一架次比上一架次有改进,或者明天比今天,今天比昨天有提高就够了。

记者:你回过头去想,你能够把心理调节过来,最关键的是哪句话,让你觉得我听进去了?

曹先建:我觉得就是这句话,不要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

曹先建:这里就是我们陆基模拟着舰的区域,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对这块区域是非常熟悉的,上舰之前,我们必须要在这里,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

也就是在这里,曹先建通过最后两个月的陆基模拟训练,迅速调整到最佳的飞行状态。2017年5月31日,在遭遇空中险情、身负重伤419天之后,曹先建参加了新一批次的着舰资格认证飞行。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央视披露 歼15战机 再次故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