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珍贵文物见证“初心使命”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该书问世以来,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919年冬,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之后,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
陈望道,1891年出生在浙江义乌西乡山区一个叫分水塘的小村庄里。少年时代的陈望道和中国当时许多爱国志士一样,相信“实业救国”。16岁时他翻山越岭,来到义乌县城绣湖书院学习数学和博物。随着眼界的扩大,他觉得要兴办实业,富国强民,非远赴科学技术发达的欧美不可。于是他来到了上海,先补习了一年英语,为赴欧美做准备。但是,限于经济等种种条件,他并没有如愿西行,只能求其次而转向日本。到了日本,陈望道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并喜欢读他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终于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救国不单纯是兴办实业,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陈望道的汉语功底非常深厚,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以其著作《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他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让陈望道成为《共产党宣言》汉译者的最佳人选。
1919年底,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自己的家乡分水塘村。这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陈望道回到家也只能住到一间柴屋里,条件非常艰苦。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陈望道遇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有参考资料的匮乏。当时,在大城市也很难找到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更不用说在一个小山村了。陈望道只带了戴季陶给的一本日文底稿和一点儿参考资料,但是这些并不能够满足翻译的需要。为了能够翻译出高质量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托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来参考。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克服了无数难关,费了平时译书5倍的功夫,才把全文彻底翻译出来。最后完成译稿的时间是在1920年4月下旬。就这样,《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稿终于在分水塘的一间柴屋里诞生了。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陈望道的译本在“又新”印刷所中付印。该书为竖排平装本,用5号铅字排印。封面红印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横题“马格斯”三字;肖像上面大字横题书名《共产党宣言》(初版印刷时“共产党”误印为“共党产”),上面用小字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字样,下面标注“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全书共56页,32开。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面世后,很受读者尤其是追求进步思想的青年的欢迎。印数有限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很快销售一空。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为了纠正初版本书名的错印,同年9月,这一译本再版。再版本除了将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封面改为蓝印马克思半身肖像以及更改出版时间外,其余均同于初版本。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足见其流传之广和受欢迎的程度。
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初版,既没有精美装帧,也没有采用优质纸张,但在那个年代却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着革命者前行。毛泽东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包括其在1920年夏秋读到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中国的出版,不仅使当时中国思想先进人士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坚定了他们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而且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已存世极少,目前所知国内仅存寥寥数册,非常珍贵。
1975年1月,陈望道去北京图书馆参观,副馆长鲍正鹄教授取出该馆珍藏的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特请译者陈望道签名纪念时,已有85岁高龄的陈望道才得以重见他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2004年,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已被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对近百年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9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是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截至目前,共出现过12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然而,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所据的翻译底本主要是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兼参考英文版,而不像之后各版主要从德文、俄文或英文版译成。
另外,陈望道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年,其他各版均出版于成立之后。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让中国人直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作为思想武器,对于正在建党过程中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珍贵文物见证“初心使命” 文物见证“初心使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