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入局企业渐多,行业仍在烧钱 共享汽车能否站上风口?
“我们目前还没有盈利,但在一些城市实现了收支平衡。”上述车企背景共享汽车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3月宣布停止运营的友友用车联合创始人李宇曾表示,“一个月亏损高达200万元,太吃力了。”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还在烧钱推广的阶段,还没有一家公司盈利。盈利模式是有的,但整体盈利应该在几年以后。一家共享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像我们运营的话,除了押金也就是看里程消费,基本的消费模式和共享单车差不多,参照共享单车模式,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用车频率提高了,就能慢慢盈利。”
资本寄望用户形成消费习惯
虽为共享经济的一分子,但共享汽车却没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那样一出生就被资本热捧的好运,它的风来得有点晚。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共享汽车领域的融资只有14起。科技驱动创投数据分析认为,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处于A轮以前的融资阶段,且数量较少。
近日,美团点评被传出将进军共享汽车领域,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对此持支持态度,她透露,“(美团CEO)王兴跟我讲的时候,我觉得是好主意。当时也有投资人反对,担心打不过滴滴,担心烧钱太多。”在徐新看来,用户有无需求,市场的痛点是否足够大才是考虑的重点。
11月13日,一位投资共享汽车的投资人向记者介绍,“我们在选择投资企业的时候不会去找业务单一的企业,因为单一业务的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小,我们投资共享汽车领域更多是考虑在企业原有的项目中再延展布局,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她向记者表示,资本对于共享汽车领域观察比较久了,目前也只会关注头部几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未来这个行业也肯定有小企业陆续出局。
对于共享汽车的前景,该投资人表示,“我们不希望这个行业现在就出现独角兽,希望更多企业入局,让更多用户关注,当消费成为一种习惯了,不文明、不规范的用车行为得以教育,行业会更加健康发展。”
另一位创投机构的人士认为,0-3公里有共享单车,3-10公里有共享电单车,30公里以内被网约车切走,80公里以上由长途租赁汽车分割。30-80公里的市场可能就由共享汽车来消化。“已经下注的在持续加注,没有下注的在持续观望。目前这个环境,这么强的需求是否能撑起这个市场还不太好说,但长远来看,它是可以实现的。”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目前还是处于资本试水阶段,明年会继续洗牌,整体规模应该有缓慢增长。
停车问题待解,用户体验须提升
2011年,共享汽车在中国出现,经历6年多时间,各运营企业不断探索,打磨商业模型。加之乘着“共享经济”的大潮,共享汽车市场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今年2月份就开始使用共享汽车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一天内要去多个地点办事,共享汽车比较方便,“费用和出租车差不多,而且可以自己掌握线路和时间。”
滴滴出行程维多次表示,发展共享汽车,大家按需使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不必拥有。汽车白天在城市里面服务,晚上统一停到郊区去充电。“希望滴滴能够推动共享汽车,促使汽车总量减少的同时使用率提升。”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不过,共享汽车行业要真正起飞,还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停车问题和用户体验。
“有些停车场不接受共享汽车停留。共享汽车的卫星定位精准度也不够,有一次APP显示车辆在一条街道的东南角,实际上车停在西北角,我找了好几圈没找到。”用户李先生对记者说。
科技驱动创投分析也认为,除了汽车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尚未形成较为浓厚的租车文化氛围等原因,停车等条件也限制了共享汽车的发展。
11月14日,一位体验过多个共享汽车平台的林女士向记者表示:“途歌布点多最方便,但车里比较脏,经常没有玻璃水,还经常遇到没油的情况,APP只显示哪里有车,却没有显示汽油量,只要打开车就计算里程扣费。”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共享 汽车 企业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