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揭秘8.5亿元虚开发票背后的“逃税”产业链

2017年12月29日 11:15 | 作者:冯国栋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武汉警方日前通报近十年来侦破的最大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3名犯罪嫌疑人为帮企业逃避税收,竟开了190多家“开票”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短短数月非法牟利2000多万元。

案件也揭开了“偷税漏税”背后的地下产业链。那些声称“花3个点的手续费,避17个点的税”的“开票”公司,到底用了哪些伎俩?

timg (1)

3人开了190多家“开票”公司帮逃税

“注册的公司名称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只是徒有虚名,为了方便‘服务’不同的企业而已。他们从不正经做生意,只做一件事:向税务部门申领发票,帮企业消减账面增值,逃避增值税。”侦办民警、武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周游说。

自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增值税”已基本取代传统的“营业税”,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这背后的“商机”。

据了解,我国增值税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税款抵扣”办法,只针对商品在流转中的增值部分征收。也就是说,一件商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批发、零售、消费各个环节,相关企业只需对本环节增值的部分纳税。

在这种“销项-进项”的抵扣中,税款实现分环节的科学结算。相对于以往按收入计算的营业税,增值税避免了重复征税,极大确保税收公平。

然而,“营改增”后,商品无增值,则无增值税;增值越大,企业对应的赋税责任也越大,这让一些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纳税义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一些增值空间较大的房地产、金融、建筑等企业,由于行业利润率和对应的“销项”税额已公开透明化,有的企业故意做大“进项”税额,夸大成本,刻意削减商品的账面增值,以此达到少交、甚至不交税的目的。

这种潜在需求,催生了专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地下“开票公司”。

据办案民警介绍,2016年,3名嫌疑人从外地流窜至武汉,非法大批量购买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身份办银行卡、电话卡、注册微信、QQ,并租赁房屋。

在前期“准备”妥当后,3人开始疯狂注册公司,找来闲散人员充当公司法定代表人,注册了191家企业,多到连名称都记不住。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发票 企业 虚开 增值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