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保持定力,将反腐进行到底

——访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

2018年01月02日 08:33 | 作者:姜洁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记者:为什么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高波:腐败的危害是社会性、弥散性的,因此,治理腐败必须坚持系统性、战略性思维,也需要全社会做出持续性、协同性的努力,团结一心进行一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覆盖的反腐败持久战,在全社会营造出“有贪必肃、有腐必除”的高压态势,破除一些人存在的“选择性反腐、阶段性反腐”的幻想和侥幸心理。当然,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记者:如何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高波:不管党内利益集团如何蝇营狗苟,其要害在“利益”二字,无非是为了攫取垄断化、特权化、门阀化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查办贪腐案件时注重违法经济利益的追缴罚没,让贪腐利益均沾者感到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得不偿失,思想上追悔莫及;其次,对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中的利益相关方,坚持除恶务尽,对“政治获益者”依纪依法予以精准打击;再次,加大对行贿者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既是受贿者,又是行贿者”的双重犯罪行为予以重点关注和查处,不给“权力掮客”和“利益盟友”勾结营私留下空间。

记者:如何进一步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高波:“蝇贪”泛滥,其害如“虎”。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加快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充分整合互联网等信息资源,搭建高效便捷举报平台,对发现的“蝇贪”“蚁患”快转快办、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以取信于民;着力以监督执纪问责护航精准脱贫,形成监督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一关键,加强对其工作作风、办事绩效和党建成效等方面的考核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发生。

深入推进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高波: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适应中国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有力举措。把党领导下的反腐败实践创新成果、党内法规制度成果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才能确保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反腐败斗争沿着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行稳致远。国家监察法是重要的国家反腐败立法,它能促使党内执纪与反腐败执法在机制、程序、标准上更有效地衔接,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更好结合。

记者:如何深入推进反腐败的标本兼治,从根源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高波:标本兼治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感多一分,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就少一寸。铲除腐败滋生蔓延土壤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坚持问题导向,盯紧“重点人”“要害事”“关键域”,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着力解决选人用人、行政审批、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土地出让等高风险领域的腐败问题等,继续放大惩贪除腐的政治影响、治本功能和社会效应。与此同时,坚持“一案双查”、寻根溯源,做好查办案件之后的“下半篇文章”,特别是以通过巡视巡察和纪检监察等发现的问题为线索,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建章立制,继续加固加密党内法规的制度笼子。

记者:如何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转变,真正做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高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败“组合拳”,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展望未来,应当保持定力和韧性,其重点包括: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进一步走向严紧硬。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多数”,在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新实践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应牢牢扭住党内监督这个基础性工程,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适应监督、接受监督、欢迎监督。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有效地用好,在“有病早治、无病强身”中打造更加健康的组织肌体,不断激发管党治党的外在约束力与内在驱动力。

实现“不想腐”的深层次转变,除了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还必须按照忠诚干净担当标准选对人用好人,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相信只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扶正祛邪的氛围,带动全社会一切有利于廉洁自律的力量充分涌流,必将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腐败 反腐败斗争 监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