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驴肉火烧之乡黑作坊造假:白天煮马肉 晚上煮猪肉

家庭作坊式生产 制储分离
这样的黑作坊存在于河间多个乡镇。新京报记者联系了河间时村、东八里庄村、大亮甲牌村等地7家驴肉生产作坊或工厂,对方均表示,有“便宜的驴肉卖”。
上述窦庄村黑作坊老板称,整个河间煮肉的作坊有三百多家,真正有证照的只占少数,“多使用马肉、骡子肉和猪肉,冒充驴肉。”
1月5日下午,河间时村乡一家黑作坊老板赵某拿出两袋密封真空包装的“驴肉”,用刀划开包装后让记者品尝。
其中一袋没有任何标识,另一袋写有“河间卤香驴肉”,配料为“驴肉、饮用水、食用盐、天然香辛料”。
“你尝这肉,跟真的驴肉没什么差别,所以普通人根本吃不出来。”赵某说,无标识的那袋其实是猪肉,写有“河间卤香驴肉”的那袋实则是马肉。
多名黑作坊老板称,他们所加工的“假驴肉”分为“一号肉”、“二号肉”。一号肉,是指用骡子肉、马肉或者两者与驴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后,加入驴肉香精,煮制而成;二号肉是特指猪肉打上胶,加入驴肉香精,再加入其他添加剂煮成。
多名生产“二号肉”的黑作坊老板表示,很多煮肉的厂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租用民房,置办些器材就可以开工。这些厂子基本都没有营业执照,隐藏在村子的民房中,很难发现。
时村乡生产“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阿南(化名)说,自己的黑作坊在城北的民房,没有营业执照及其他相关手续。每天可以煮三次,一次煮1500斤肉,一次耗时四个半小时。煮完肉,他会运回到时村的家里,并不在生产地点存货。
阿南的朋友圈拍摄的生产视频显示,在一处厂房中,一排七口大锅,高1米多,直径也有一米多。旁边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切肉。
另一个黑作坊老板赵某的生产窝点在大河线公路前往中原村村道旁的一处民房中。每天煮完肉后,赵某也会将肉运回家里或亲戚家里存放,发货时再取出。
除此之外,新京报记者至少还掌握有其他四处“假驴肉”生产窝点,分别位于时村乡、留古寺镇等。这些生产窝点均在民房内,高墙围起,看不到内部。窝点人员十分谨慎,窝点周围都安装有摄像头。
1月1日下午4时许,新京报记者来到大河线与时景线交会处东北角一处生产窝点,该窝点内几名工人正在运货,院子里摆放着几桶驴油。一听见外面有车辆声音,院内便出来一名女子盯住车辆。
除了无证照的黑作坊外,一些正规厂家也生产“假驴肉”,这些厂一般都是在厂里煮完“二号肉”后,再将肉转移到其他地点存储。
1月4日下午,在河间市大亮甲牌村,河间市博龙香肉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龙香肉)老板开车带着一袋“冷冻马肉”来到厂里,让记者看货。
该厂的左侧是彩钢板搭建的生产点,冷冻储存室内没有任何存货。该厂老板说,除了马肉,也煮猪肉。平时煮猪肉都在此处的厂房,煮好肉后,存到其他地点。
位于城东沧保公路旁的河间市中正圆食品有限公司也加工“二号肉”。
1月6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这家食品公司,进入大门后,整个厂区内分为加工车间、冷藏室等。公司人员聂某拎着两袋没有任何标识的“驴肉”将记者带进办公室。
“这两袋就是猪肉做的。”聂某还提醒记者,猪肉买回去之后,最好是切碎了夹火烧用,不要拼盘卖,拼盘最好还是用驴肉、骡子肉、马肉那种。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驴肉火烧之乡黑作坊 造假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美前副总统赞许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努力
新一轮也门和谈就多项议题达成一致
老楼房装上新电梯
松花江上采冰忙
2018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像实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