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创新引领创业这条路该怎么走
关注企业,更关注“人”
田丰发现,一些孵化器平台只顾着拉企业进来,但却忽视了标准问题。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未必是适合的。
周孟飞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表示,园区在筛选入驻企业时将以创新力为标准。创新力主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创业团队里研发人员的水平;第二,创业团队是否有国际化背景;第三,有没有核心技术或专利。创新创业升级,“一定是创新带动创业。”
他认为,提高入驻企业标准,“才能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要做好服务,但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变成企业的家长,不能过多介入企业发展。赵宇说,做好创业服务,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各类基地、空间不能随意跟风,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企业自身优势,将这些发展成创新创业资源,再去逐步建立产业链条。”
车库孵化合伙人吴建波说,这几年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各机构应该深挖创业者需求,创新服务产品。比如区块链技术可能成为技术创业的一个风口,“创客空间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如果等市场成熟再去追(热点),就被动了。”
周孟飞觉得,进入创新创业4.0时代,国家不仅要关注创业企业,更要关注服务创新创业的人。这是服务平台比较大的痛点。“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的人的职业身份怎么定位?”周孟飞说,现在服务创业团队的一些员工,常常说不清自己的职业身份。
创新创业的很多配套政策、支撑体系要升级,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群体也应该有级别,有职业发展通道。对这些人员怎么进行培训、引导和鼓励,是下一步国家要考虑的。“如果没有这些人参与创新创业,谁来做最底层的服务?谁来抬创新创业的‘轿子’?”(宁迪 张均斌 赵丽梅 李彦松)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创新 创业 企业 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