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占虎: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休戚与共”,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旨意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存”的物理家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时代越发展,越是要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中的“古今中西”问题,还是影响世界繁荣稳定的“东西南北”问题,其核心都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一是如何在有节制“物质变换”的同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共建共享“美丽地球”。二是如何在各自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整体的可持续性,共建共享繁荣稳定。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需要坚持“休戚与共”,一起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衷共济”,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即“天人合一,允执厥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和衷共济”,克服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实现同样的愿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中国谋,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和体现人类发展的价值共识,有助于超越“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以新理念实现世界共荣发展。中国不仅在发展理念上积极倡议,而且通过“一带一路”等具体行动来践行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同舟共济”,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坚持“同舟共济”,通过协商对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新型合作关系,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就是推动建设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全球机制”,旨在解决全球问题,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诸如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南南合作等,就是为双边多边合作发挥“黏合剂”作用,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打造“共赢”发展的“双引擎”。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共享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特质与实践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天下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