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张俊廷委员:大医风范重在担责

张俊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颅底肿瘤外科的临床工作,在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的信任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毕生致力于神经外科事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患者的信任是认可也是鞭策,我将继续在学科领域深耕细作,愿在医学尚未能解决的病患出现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国医生!
———张俊廷
清亮的眼神,挺直的腰板,轻快而坚定的步伐,嘴角带着一抹谦和的微笑,这是张俊廷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与耳闻的“亚洲第一刀”之医者形象相较,更像是一位师者。谈起从医伊始到履新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长历程,他感慨良多,坦言既承担了新使命就应有新作为,谈起如何培养高精尖的医学人才,他似乎更推崇率先垂范,以身示教。
新使命更要有新作为
记者:有人说“脑肿瘤手术非张俊廷莫属”,你有“亚洲第一刀”“小金手”“神经外科大师”等雅号,你怎么看待外界以及业界同仁对你的这一评价?
张俊廷:“亚洲第一刀”这个称号对于我来讲,是鞭策,也是动力,更是百姓的心声,体现了患者和业界同仁对我的认可,无形中是种压力。履新全国政协委员后,感到国家对高精尖人才的重视和使用,也更加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你曾说过,新的使命要有新的作为,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你有什么具体设想?
张俊廷:我曾担任过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期间,我考虑的是天坛医院的发展、北京市的社会民生,提案也基本围绕医疗口的发展,现在考虑的是神经外科如何发展,才能站立在世界神经外科舞台中央,也理解了我的恩师———王忠诚院士的一些做法。
王忠诚院士曾当选第五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那时他经常站在国家的层面给我们讲中国应如何发展的问题,他还主导在新疆等地边远山区建立医疗协作中心,长期派人免费扶持当地医疗事业。
年轻的我并不理解王先生的做法,今天,我站在全国政协委员的层面上来思考,理解了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高瞻远瞩的做法,这就是责任,是为国家做事、担事、成事的责任。以我的专业——神经外科为例,我要思考的是今后如何发展神经外科,引领未来医学,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神经外科舞台的中央,这将是我毕生的使命和追求。
抚今追昔,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接触的病例较之发达国家多上数千倍,未来医学的发展虽然无法预测,但从近40年我国的发展变化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有条件更有信心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更好,各种疑难病例也会随着医学的发展会被不断攻克。
君子修身贵在慎独
记者:脑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要在这么小的空间里,从丰富密集的神经介质中将肿瘤摘除,又尽量不产生任何损伤,这种难度超乎寻常。但据说,你一直在追求零失误操作,这靠的是什么?
张俊廷:一台手术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医技,更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患者的内心,适度“话疗”更能体现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胶质瘤为例,如果肿瘤长在语言中枢,语言神经被肿瘤侵蚀破坏,手术可能会对语言中枢产生影响,术后患者可能失去语言功能,根据规定,在术前告知中,医生会向家属和患者明确风险的存在,患者也认可承担这样的风险,那么医生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手术了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脑部肿瘤手术中,我们会用唤醒手术来试探,如果病人一旦不说话,或说话有口吃,这个地方的肿瘤就不能切,如切除的范围越大,病人生存的时间越长,但病人的生存质量会不会下降也要重点考虑,生死只在毫厘间,医生的尺度要掌握好。肿瘤彻底切除,没有特别的语言障碍,生存质量较高,可以生存很长时间,复发率降低,再复发的时间延长,这就是医生的追求,而这不仅需要医生有精准的医技,更需要医生具有极致的工匠精神,强大而又细腻的心理,甚至强健的体魄,虽然这不是病人强求的结果,但这是一位良医的职责。
曾有位年轻的姑娘长了一个听神经瘤,来就诊时已没有了听觉。在人类丰富的神经中枢,伴随听神经的是一根面部神经,手术中很难辨析哪个是面神经哪个是听神经,在切除听神经肿瘤时很容易导致面瘫,这是全世界范围的难题,医疗界的共识是讨论面瘫概率是多少的问题。
其实,这样的病例对于患者来讲,几乎没有选择余地,不及时切除肿瘤,面临的不单纯是嘴歪眼斜而是能否存活,所以一般病人只要求能活命就行。但是,将心比心,这对于病人来讲要下多大的决心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能因为患者给了这样的承诺就大刀阔斧地实施手术。
在这个年轻姑娘的案例中,我追求的不仅要保留这根神经,还要保留它的功能,虽然没有人要求医生这么做,但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只考虑手术的结果,还应从心理上关怀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虽然医学上容许有差错率,但君子修身贵在慎独,作为医生,应追求完美,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巅峰的体现,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姑娘的肿瘤被摘除了,面部神经得以保留,功能完好无损,虽然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高度紧张的工作,甚至有时要一个小时才能谨慎地缝一针,但看着年轻美丽的生命因为自己得以高质量地生存是种幸福,不也是一种宽慰吗?
师德贵在躬行
记者: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培育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脑神经外科专家,从王忠诚院士到张俊廷教授再到你的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如何培养锻造大国良医?
张俊廷:恩师王忠诚院士曾说“当个好医生不容易”,他也曾说“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好医生重在品质贵在德行”,他晚年最大的心愿是“再多解决一些神经外科的难题,为神经外科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一位超过万例的人,也是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的专家,他完成的脑干肿瘤手术数量居世界首位,他完成的脊髓内肿瘤切除手术无一例死亡……王忠诚院士是中国神经外科界的灵魂,对我国乃至世界神经外科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作为他的学生,承师恩几十载,真切地领悟到他无私无畏的奉献、勇于挑战不断超越创新又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我辈自当效之。
总结经验教训传承和发扬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不二法宝,北京天坛医院被看作是中国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是亚洲最大的最有权威的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中国的神经外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先生的“经验传承”密不可分。
作为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先生的一言一行对我的深刻影响,体现在我对队伍的培养中。人体的大脑像豆腐一样柔软,稍不注意就会碎成豆腐渣,脑部的手术不是小白鼠实验,不能让病人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医生的经验教训,我在培养队伍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经验大家共同分享,所有的成果大家共同享受,不能让教训在年轻医生身上复制。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老师做好自己,处处给学生作榜样,寓教于行,学生自然就耳濡目染了。
编辑:赵彦
关键词:大医风范 天坛医院 政协委员 张俊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