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北川少年的“余震”十年:如何和各种“标签”相处
三月初春,北川曲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内。
站在自己的巨幅照片旁,李阳已经长大。照片中,他为压在水泥板下的同学高高举起吊瓶,在频频余震和乱石飞溅中,这个17岁少年是一动不动的“人肉点滴架”。因为这张照片,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称为“吊瓶男孩”。

“吊瓶男孩”李阳站在十年前的照片前。
2008年6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中,他被评选为“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两年后,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
和李阳经历相似的还有王佳明,因为被评选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当年高三的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时光荏苒,少年长大,李阳和王佳明不再只是“吊瓶男孩”或“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他们的名字前,可以加上的经历有很多,是身着军装的战士、支教西藏的老师,也是一直爱运动的篮球手、拿到国奖的名校学霸。
十年之后,少年依旧,只是他们已能与那些“标签”和睦相处。毕竟,这不过是旁人所看到的一部分人生,而更多的未来,依然在自己脚下。
生活
吊瓶里的药水一滴滴流进廖波的身体,因为被整块水泥板压住,他只能以斜躺的姿势静静等待。身旁轿车大小的巨石下,还有4名同学,在不断呼救。
余震频频,少年李阳站在废墟上为廖波举着吊瓶。
对视片刻,他们没有过多交流。两个被灾难完全吓愣的少年,隐隐知道,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远远地,有解放军官兵穿越乱石跑来,李阳举起手,大声呼救。
他没有注意,身后有相机,正将这个瞬间定格。
“后来?后来好多年哦,都叫我‘吊瓶男孩’。”坐在绵阳街头的米粉店,李阳随口道。
大学毕业后,李阳回到绵阳,去年,他拿出积蓄,在市区买了新房。努力工作、安居乐业,这位曾经的“吊瓶男孩”,已长成大人模样。
同一时间。绵阳以南,成都市区,王佳明从睡梦中醒来。转头,妻子还在安睡,怀孕四个月的肚子已微微隆起。
他轻轻起床,来到厨房做早餐。中午一过,他就要回绵阳加班,然后等到下个周末再回来。
孩子出生后,王佳明想带他去老北川。十年前,那场持续几十秒的地震,瞬间让他所在的五层教学楼下陷变成三层,累累瓦砾砖石的一二楼,很多同学被埋。
王佳明和同学徒手去刨砖块,将被压在下面的同学,用扯用抓拼命救出。一个下午,47个学生用双手刨出20多个同学。之后,他们自发修起从街道通向操场的“临时通道”,搬运遗体、安抚女生、向外转移——上一刻,还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全力冲刺,这一刻,活着就是最大的目标。
“佳明,你车票买好了吧。”客厅妻子的家常话打断回忆。周末阳光满室,端着牛奶和面包,王佳明走出厨房,“买好了,你再多睡会儿噻。”
如是这般,结婚生子,宜室宜家,这位曾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即将迎来新的身份。
少年
在成为“吊瓶男孩”之前,李阳被北川县城的高山流水,养育成了朝气蓬勃的孩子。他有一帮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北川县城就是这帮孩子的游乐场,他们去县城职校的篮球场打球,去小河沟里钓鱼,爬上小学后山野炊。
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于未来,这群北川少年从未有过太多设想。当表妹巧羽悄悄告诉李阳,长大后想去上海交大读书时,李阳正专注于手头的“野豌豆”,那是一种掰开后能吹响的野草,“上海,应该很远吧。”他回应着。
王佳明的性情和李阳完全不同。从小,他就是一个沉默、内向而懂事的孩子。老家小坝乡巩固村,距离北川县城有两个小时车程。父母都是农民的王佳明,早早担负起帮衬家里的担子。每天放学后,他要照顾弟弟,去后山捡柴,早上出门前,还要把全家的早饭做好。
“那时我就知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在北川中学,王佳明玩命地学习,高三时已稳稳名列年级前五。
一个是澄澈无忧的家中老幺,一个是踏实懂事的农家长子。他们的命运,原本应该如同北川县城外缓缓流过的湔江一般,波澜不惊,却在地震的瞬间,被汹涌裹挟。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北川少年 余震”十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