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拒绝校园贷、高消费,也该纳入大学第一课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这是一则例行通知,但意义不可小视,因为它直指当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病灶: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
讨论大学生消费,一个回避不了的关键词,就是校园贷。自2014年各类校园贷平台兴起后,由于手续简便、放款快,并且在商家的营销刺激下,迅速风靡全国各大校园。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很容易深陷其中,甚至背上巨额债务,引发生命悲剧。
有了校园贷之后,不少学生热衷分期、借贷,部分人更是借此过上了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奢侈生活:新款苹果手机要买,明星演唱会要看;三天一趟KTV,五天一桌下酒菜;父母给的生活费没了,打开手机就借;“这个月潇洒,下个月紧巴”……这在70后、80后一代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上大学时,除了吃饭消费外,最主要就是书籍和报纸支出,大学周边书店众多,也是学生最愿意光顾的地方。现在的大学周围书店几乎不见踪迹,餐厅、歌厅、宾馆多了起来,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折射着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变迁。当花呗、借呗、校园贷等消费方式刺激着年轻人不断买买买时,已经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泥淖而不自知。
学者凡勃伦在《炫耀性消费》中指出,“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惟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支付能力。”种种现象观之,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贷款消费、奢侈消费就是对“金钱力量”的困惑所致,被消费主义所“迷”。
超前消费、借贷消费,对多数人来说不仅不足取,而且是有害的。道理很简单,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会是活雷锋。作为大学生,弄明白这些常识并不难。
正因为如此,习惯于重视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的大学,也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能力的养成。高校应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恰当处理金钱和欲望的关系,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值,避免消费欲望的膨胀超越自身经济能力,使消费保持在家庭和社会、个体身份相一致的水平上。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靠父母提供,能够靠自己挣钱自己花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因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应多想想父母的辛苦,轻易不要借贷。更不要说,不法“校园贷”,甚至所谓的“裸条贷”,已经制造了太多悲剧。
趁这几天开学,做好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校园贷、高消费,不妨也纳入“大学第一课”。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消费 校园 大学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