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陆质雅与齐白石
二
20年后,清帝国灭亡了,人间天翻地覆。
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为曹锟幕僚的夏寿田正逢50大寿,陆质雅亲往北京祝贺。在北京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的夏寿田的四合院里,陆质雅邂逅了齐白石。陆质雅出生在收藏世家,自己平时又喜欢舞文弄墨,所以见到了齐白石的篆刻之后,便一见倾情。

陆质雅一家
此时的陆质雅已经36岁,早已不再是翩翩少年,而是一位成功的上海地产商,新近尤喜,他刚娶了第二房太太龚林英,携来祝寿,也算是新婚旅游。龚林英是苏南小姐,从未到访过北方。
光绪三十年(1904年),陆质雅的父亲陆襄钺卸任浙江督粮道后,定居上海,第二年就去世了。陆质雅于此间供职在上海道台下属的交涉司,这个衙门的职责是负责外国人的事务,常与洋人打交道,包括买卖土地,即“道契”,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租界内加批土地。
辛亥革命爆发后,陆质雅凭借在上海道台交涉司的工作经验,进入上海地产界经商打拼,并抓住了千载难逢的上海大发展机遇。由于上海工商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扩张,上海地价一路狂飙。据统计,1869年至1933年间,上海南京路的地价共上涨132倍,陆质雅也因此赚得钵满盆满,成为陕西籍商人在上海商界的代表人物。从上海南昌路到淮海路的一大片土地,以及肇周路、肇周商场等,均是陆质雅当年开发的地产项目。随后,他又进军上海的水产和餐饮业,当年著名的“飞雅菜馆”和“大中华大饭店”也是他的企业。
而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齐白石也迎来了艺术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年,齐白石由老家湖南北上,至长沙,由于京汉铁路因战事不通车,5月才来到北京。好友陈师曾携带齐白石作品前往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一炮走红,作品被抢购一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齐白石艺术,受到日本人的追捧后,引起了国内收藏家的关注,其艺术市场至此开始红火起来。
在这种背景之下,陆质雅与齐白石于1922年10月在北京相逢。旧谊新聚,把酒言欢。陆质雅请齐白石刻了一方巨印:“长安陆氏砚海堂三代所藏金石文字记。”边款为:“质雅先生出此巨石,命刊十六字正之。壬戌十月,白石作于京华。”这是陆质雅第一次面见齐白石之后,俩人订交的见证。
“三代长安陆氏”所指的三代人,可有两解:一是指陆质雅的曾祖陆献、祖父陆以耕和父亲陆襄钺,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清朝官员;二是指祖父、父亲和陆质雅本人。这都可以讲得通。陆质雅的曾祖文陆献是举人,曾任山东蓬莱、繁县、曹县等知县,是清代有名的军事家和农学家;祖父陆以耕是诗人、画家,曾任山西平陆县县丞。祖母唐紫珠更是有清一代著名女诗人。先辈们均有著作传世,而且家富收藏。陆质雅曾自谓陆家系“家有千三金石宜子孙”。
不过,陆质雅对齐白石篆刻艺术的认识,确系有一个过程。最初之际,他收藏齐白石的印章时,并未见其激情汹涌。从1922年到1930年的9年间,每年索刻的印章大约只是几方而已。考据陆质雅收藏的有纪年的齐白石印章:1922年1方、1923年1方、1924年4方、1925年1方、1926年5方、1927年无、1928年1方、1929年无、1930年4方。由此可见,他对齐白石印章的喜爱与收藏,随着齐白石的名气越来越大,收藏数量则越来越多,显示出的收藏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编辑:杨岚
关键词:齐白石 陆质雅 上海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