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闻 要闻
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注入不竭动力
1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聚焦科技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要尽快破解那些影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困难的问题。
“现行科技体制机制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周忠和常委指出,体制机制、人才和资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要素,目前,“无疑是体制机制改革最为重要”。在他看来,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破除制度性障碍,落实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周忠和常委指出,创新平台的建设应更侧重应用和成果转化,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做好服务,调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来。
“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我们能生产出多少高质量的钢材?”蓝闽波委员提出,我们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加强趋势研判和前瞻谋划,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他建议,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稳定。
“我在调研中发现,国企也不是不愿意创新,但有时候现实压力令他们不敢创新。”赖明常委指出,作为我国参加世界经济竞争、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力,国有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总量、强度等指标很难令人满意。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国企研发投入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国企考核与激励必须兼顾长期投入与当期绩效的问题,构建允许试错的宽容氛围。
“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好,不能因为有多少院士给它投票,而应该是看市场需求和认同。”张雪樵常委认为,一直以来我们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是以市场为中心,而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是纯粹的、氛围浓厚的学术评判”,往往一项新技术早就出来了,我们却还在埋头写文章想着如何发表。
“我一直和我的研究生们说‘你们要到企业去’,但是说了5年了,就去了一个。”石碧常委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强烈共鸣。他说,在国外,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往往到企业去,在我国却更愿意选择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石碧常委建议,政府应该引导科研人员到企业发挥作用,这需要在改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出台更多的鼓励措施,“例如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可以减免税收等”。
委员们还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不仅在当下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