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要闻 要闻
万里边陲再探明珠|彩虹的日子
开栏的话
2009年,人民政协报发起“万里边陲探明珠”大型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深度探访,吟唱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旋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70华诞,本报又一次发起“万里边陲再探明珠”回访报道活动。通过对曾经报道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的再次深入采访报道,试图描绘出10年间,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奋斗的新时代画卷。
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麻宝琴在制作盘绣作品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在飞往西宁的航班上,飘来歌手朴树的这首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10年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报启动“万里边陲探明珠”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当时,记者有幸参加。
10年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再次启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回访报道活动。56个民族56支花,那些散落在祖国万里边陲的民族之花,你们还好吗?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从西宁出发驾车行驶30多公里即到互助,一进县城,记者就好奇地从车内向外四处打望,迫切地想看看这个有着传奇历史的人口较少民族,她的聚集区到底有怎样的异域风情?
打望的结果让记者有些失望,互助的街景和西北大多数县城大致相同,街上行人的装束面貌也没有记者想象中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于记者的疑问,县文联副主席李卓玛莞尔一笑,这位土族姑娘似乎对回答这样的问题早已司空见惯。“我们土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使用汉字、藏文。所以你们在街上看到的都是汉字,没有一点陌生感。另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土族与羌、藏、蒙古等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单从相貌上你们很难分辨出谁是土族。”
“不过,你们可以到了春节和纳顿节再来。那时,我们都穿传统的民族服装过节,就有你们想看到的民族风情了。”李卓玛笑着说。
“其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土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李得元是一位土族文化学者,这得益于他曾长期担任互助县委统战部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得知记者的来意,李得元推荐我们去互助土族故土园,“那里一定有你们感兴趣的地方”。
说去就去。路上途经吐谷浑大道时,李得元自豪地说,“我们都是吐谷浑的后裔”。在李得元的描述中,一幅壮丽的民族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公元3世纪,辽东鲜卑族慕容部落首领慕容涉归的庶出长子吐谷浑,带领1700户部族策马西迁,历经艰辛、辗转迁徙,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土族先祖曾在环青海湖、甘青牧区和新疆东部等地区建立了长达350多年的吐谷浑王国,后来又作为附属国存在了300多年,开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世最长的纪录。
这是何等壮观的部族大迁徙。历经40年顶风冒雪,从东到西,横贯祖国北疆;开疆拓土,民族融合,终成一方大业。
不夸张地说,吐谷浑王国,造就了丝绸之路南道上几个世纪的繁华盛景。
所幸,土族的历史文化在互助得以传承,吐谷浑王国的荣耀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延续。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土族和其他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共同守望和开发着这片美丽而多情的土地,铸就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培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
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在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彩虹部落土族园中心广场,当这首在土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赞歌,再次盘旋在夏日青海高原蓝天白云下时,记者震惊了。
难怪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难怪互助被誉为“彩虹的故乡”,不到现场你无法领略这份天籁。彩虹是土族的标志,也是土族的民族性格,就像这里盛产的青稞酒,是历经翻炒陈酿的甘洌清香,一饮而尽荡气回肠。
土族人民的豪情就在这酒中、这歌中,那是千百年来历史风雨洗刷后的天边彩虹。
歌声停,鼓声起。舞台上,压轴大戏《土族婚礼》即将上演。“在我国各民族婚礼中,土族婚礼的表现形式最有艺术特点,被誉为‘歌舞剧’式的婚礼。婚礼自始至终在载歌载舞中进行。”身着民族传统服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婚礼》代表性传承人董思明,对于这出大戏再熟悉不过。
一边听着董思明的介绍,一边盯着舞台上的表演。很快,记者同周边的观众一起被“婚礼”的欢乐气氛所感染,手机对准舞台不停地拍照、录像,生怕错过每一个场景。
太好看了,道拉、哭嫁歌、迎娶歌、安召舞……土族文化艺术元素统统“打包”装进了“婚礼”中,这不正是记者不远千里来探访的边陲明珠最美丽的容貌吗!“整场表演要持续2个小时左右,就是让各地来的客人领略一下互助风情,了解土族文化。”演出结束,记者还沉浸其中,董思明的话语把我们拉了回来。
回过神来一想,其实刚才舞台上好看的不只是歌舞,土族的传统服饰更锦上添花。
说起土族传统服饰,就不能不提“盘绣”。
土族妇女的传统手工艺为刺绣、盘线。盘绣艺术明显地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男子习惯在领口、襟边、袖口和下摆上镶四寸宽的红色或黑色的边饰。妇女的衣服更加艳丽,她们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七彩花袖,花袖是由红、黄、绿、青、紫五色彩布拼制而成。土族妇女因此自豪地说:“那是按照天上彩虹的颜色调配成的”。
不愧是“彩虹民族”!
彩虹最容易出现在每年的5月—9月,这也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这5个月中,每天早晨8:30,麻宝琴老人准时出门,从东沟乡大庄村乘坐班车前往彩虹部落土族园,那里有她的一个展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位74岁高龄的土族老人自幼迷上了盘绣技艺,8岁开始随母苦学多年。为人善良随和的她,不仅自己精通盘绣技艺,更热衷于盘绣技艺传承事业,周边丹麻镇、五十乡的30余位盘绣能手都得到过她的真传。
“我每天都来,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那么喜爱盘绣,我从心里高兴。”麻宝琴老人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那笑容,平静而祥和。
临近闭园时间,老人准备收拾摊位。“儿子一会儿开车来接我回家。”老人笑着说。
一天的劳作对她来说是那么平常,又那么充实。
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记者突然有些感动:像“盘绣”一样,土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朵鲜艳的民族之花,不就是在麻宝琴老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美丽绽放的吗!
编辑:曾珂
关键词:彩虹的日子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