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家庭治理不能把孩子当局外人
最近网上有家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问家里有多少钱?她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其实,有不少家长也遇到同样的提问,也面临同样的窘境:如果如实告诉孩子,家里财产较多的话,害怕给孩子带来膨胀感;家里钱较少的话,担心孩子感到自卑,似乎家长在用道德绑架来限制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花销。如果不如实告诉孩子,又觉得自己在欺骗孩子。(9月9日《金华日报》)
从培养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应该尊重孩子的知情权,让孩子学会怎样对待生活。无论家庭穷富,都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如果孩子连家底都不知道,更容易滋生攀比心理。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才更有利于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理性。把孩子真正当作家庭成员,苦乐共享,才是给孩子最恰当的爱。
中国父母一般都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不管生活多么艰苦,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满意。可是往往许多孩子并不领情,他们仍感到自己的消费还不上档次,甚至心生埋怨。“贫家养娇子”的现象,不能全怪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家里的财务状况,缺乏收支平衡的概念,不仅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没有什么家庭责任感。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勒紧裤腰带供孩子读书,而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甚至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最终花一堆钱却培养一个废品。还有的孩子因物资条件得不到满足,给父母翻脸,拔刀相向的也不乏其人。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自幼不参加家庭财务,只管懵着头花钱,缺乏“财商”素养有很大关系。
其实,孩子都有敏锐的观察力,你对他隐瞒家底,反而会让他认为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或者富裕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事,这样一来,肯定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父母,把家底摊给孩子看,孩子就会明白,穷并不丢人,有钱也是辛苦挣来的,这会使孩子对生活更加自信。
家庭条件好,可以侧重于教孩子学会如何理财,怎样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花销和开支;家里条件不好,可以着重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担当,树立远大志向。只要方法正确,让孩子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不会产生副作用,瞒着孩子,反倒不利于孩子成长。
对稍加懂事的孩子,除了让他了解家庭收支状况,还可以给他灌输收支要平衡、花钱有主次的持家原则,让孩子多知悉一点“家庭经济学”。强化孩子的“家庭财政”观念,不妨让孩子做一回“家庭会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定期“盘点结账”,提出消费意见。当孩子明白花钱容易挣钱难,自然就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多一些自我控制,对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大有助益。
事实上,孩子对待穷富的态度,在八九岁就开始逐渐地形成了,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最重要的影响来自父母的处事方式。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如何面对挫折和顺境,孩子也会有模有样的学习和模仿,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最关键的还不是让不让孩子知道有多少钱,而是怎样挣钱和花钱。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钱观”,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家庭 父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