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实时新闻 实时新闻
《彩色新中国》:唤起每个人心中的记忆

中新网上海9月27日电 (王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晚,东方卫视、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央视纪录频道将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彩色新中国》。
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纪录片,将首次正式公开一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重访拍摄场景,寻找历史见证者,以独特的视角、温情的故事、丰富的细节,详细解读这些历史影像,展现新中国气象万千的崭新风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版彩色影像首次公开
1949年9月底,苏联向中国派出了两支摄影队,与中方的电影工作者一起联合摄制彩色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
“《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影片因非常著名,在国内多种渠道也都有看到,并不稀奇,但一般都是黑白的,而这次在俄罗斯照片与影像档案馆中发现的则是彩色的胶片,更为珍贵和令人欣慰的是,70年前中苏摄影队拍摄的全部素材都完好保存于这所档案馆中。”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介绍说。
上海音像资料馆在俄罗斯照片与影像档案馆发现并采集了这些珍贵的原版素材。当年,苏联摄影师们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摄影机和最好的德国阿克发电影胶片,画质清晰、色彩鲜艳。这些彩色胶片拍下的画面,70年后依然清晰生动。
如今,上海纪录片中心的摄制组从中挑选出其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追忆70年前的彩色新中国。

深挖幕后故事,辗转寻访画中人
据了解,彼时这两支中苏联合摄影队在中国被称为“五彩队”,除了拍摄开国大典,从1949年到1950年,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15座城市,拍摄了200本胶片,为新中国留下了30多个小时的彩色影像。这些素材曾被制作成五集系列彩色纪录片《锦绣河山》,分别记录了北京、上海、南昌、广州、杭州和长江沿岸城市重庆、汉口、南京在解放后的新面貌,包括文化古迹和生活劳作、风土人情、社会变化等。
长期研究有关中国的历史影像的俄罗斯学者维克多·贝利亚科夫介绍说,“在现在保存下来的导演之一格拉西莫夫的旅途日记中这样记载道,当时的火车在沿线的重要火车站都会停一下。每个车站上都有人民热情欢迎他们。在停留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待一段时间,就是为了研究一下,这到底是怎样的国家和人民,为了能更好地拍摄这两部影片。”
70年时光流逝,当年的摄影队成员几乎都已离世。为了挖掘摄影队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彩色新中国》摄制组还在2019年初春采访了94岁高龄的翻译吴堉,讲述她与苏联摄影师哈夫琴之间难忘的友谊。
《彩色新中国》摄制组还追随苏联摄影队的脚步,重访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等5个城市,通过多方联系,辗转寻找到了不少当年的“画中人”。
导演谢申照表示,“我们尽量从这些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人民生活的历史影像中寻找故事的线索,比如说找到相关的人,不一定很有名,但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的一些记忆和真情实感,能够跟影像对起来,从而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不同侧面,包括一些温暖、感人的故事。”(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