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扶贫产业铺就锦绣路
南阳观察记者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王松林
“今年搭建4个塑料大棚,购进树状月季5000多棵,毛收入有望突破8万元。”11月4日上午,在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马营村,贫困户杜荣立说。6年前,杜荣立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举步维艰。她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学习月季种植技术,让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卧龙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健康产业、新兴产业”三类产业,突出“造血式”帮扶,目前全区有贫困人口7375人直接或间接通过各类产业实现增收,3941人实现转移就业。
月季树开出幸福花
蒲山镇马寨村第一书记周道秋算了一笔账:每亩月季裸根苗毛收入12000元,除去电费、农药化肥等费用和种苗款,每亩地年收入7000元左右。
月季产业是卧龙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目前,该区月季种植企业167家,种植面积4万亩,从业人数4.2万人,年产值13亿元。该区充分利用月季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行“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周围群众从事月季生产,利用月季龙头企业月季基地,金鹏月季等月季企业通过无偿提供种苗、代种代管、技术帮扶等模式,对贫困户进行了帮扶,每户年增收1万元左右。同时,鼓励月季企业与各村签订贫困户灵活就业岗位安置协议,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全区从事月季务工人员长期工2000余人,800余贫困户实现了到月季企业就近灵活就业,日工资60元到200元。该区还依托创建区级月季扶贫产业示范园,带动315户贫困户增收。
小艾草撬动大产业
“村里能干活的贫困户都年龄偏大,别的活他们也干不了,在我这里活简单,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在卧龙区陆营镇小营村,艾草加工企业阳光艾康的负责人说,这个艾草车间安排了村里5位贫困人员,他们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艾草产业是健康产业,市场需求量大。该区通过就业促脱贫,蒲山镇艾草产业已吸纳贫困群众在企业务工200余人,实现年人均收入9000元左右;七里园乡艾草产业扶贫基地吸纳了贫困户24户63人实施到户增收合作帮扶模式,每户年增收1200元,26户83人协议代加工,每户年增收1000元;其他乡镇的13名贫困人口到基地从事保洁、卷条、提绒工作,每户年增收近3万元。
目前,卧龙区艾草种植面积近1万亩,通过艾草种植和土地流转等形式,惠及贫困户100余户,年户均收益2000元左右。该区通过车间入户促脱贫,对贫困群众进行简单培训后,将艾产品半成品放入贫困群众家中,实现卧龙区300余名贫困人员在家中灵活就业,月均可增加1000元左右,有效降低了贫困发生率。
电商光伏齐发力
“我这身体,下不了田,打不了工,但依靠电商经营,守着一台电脑实现了增收。”石桥镇蔡官屯村电商扶贫工作站点负责人高中山是因伤致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而电商却让他找到了致富门路,月均收入一两千元。
农村电商和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该区抓牢这两项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发展农村电商上,该区通过区域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协会、电商龙头企业、微信等各类渠道实现贫困村农产品网络销售,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该区为七里园乡和达士营村的400多位中小微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电商培训,为企业带动扶贫打下坚实技术基础。电商企业积极响应“千企帮千村”号召,想念食品、大唐微科、峰云春风、药益宝电商企业直接深入一线参与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15个,并在电商企业内部提供加工、包装、设计、编辑等工作岗位7个,优先贫困户家庭成员上岗就业。
在光伏产业上,招引富士康集团投资12亿元在潦河坡镇和龙王沟风景区建设了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53户,户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在31个退出贫困村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2万元左右。
如今,在卧龙区,月季花、艾草、电商和光伏等产业相映生辉,作为该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踏上锦绣路!
关键词:扶贫产业铺就锦绣路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