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符得团:发挥乡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全国最薄弱地区和最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已基本完成,农村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4%的贫困县成功摘帽。巩固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确保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注意发挥乡规民约的特殊作用。
发挥乡规民约的规范作用
源远流长的乡规民约,发轫自春秋战国,成型于秦汉时期,历久不衰,至今依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独到的规范作用。乡规民约是由乡民自主自发地制订出来,用以处理和规范众人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为解决民事纠纷提供简单易行的处理方式和大众机制,本质上属于村民族人合意的行为规范,旨在实现人与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社会理想。作为国家治理的大众参与模式,乡规民约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原则本土化、具体化、生活化的表现形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势,组织和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建立大扶贫格局,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向包括乡规民约在内的制度建设和乡村治理要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确保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细落小落实,要重视挖掘乡规民约中的大众规范价值,维护好乡村的公序良俗。
发挥乡规民约的教育作用
订立规约的行为,表面上看是通过乡民立约、受约、互约来维护社会秩序、优化社会风气、树立社会新风尚,实际却指向社会教化,以实现化民成俗的教育目标。那些在农村长大,或者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他们身上无不印刻着民间规约的成长记忆。乡规民约之所以能够对人起到持久有效、深刻难忘的教育影响,根本原因就在于受约的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不仅长期身处受乡规民约直接熏陶化育的生活世界,而且很容易受到同一生活地域中其他个体的言行比照和过失监督。这种看似软性的价值衡量,比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人的道德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使大家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如果说获得知识和技术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举,那么,用乡规民约塑造人的精神、提振村民精气神,则是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的一项持续减贫、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
发挥乡规民约的自治作用
村民自治,是我国宪法赋予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乡规民约建设热潮,不仅体现了村民自治的共同意愿,也成为集中民智的成功实践,对农村稳定和农民幸福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逐步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各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美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伴随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广大农村的乡土气息也在加速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要积极回应新的社会期盼,激发乡规民约的自治效能,主动适应脱贫攻坚形势需要,通过完善乡民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秩然一方乡土、自治一地乡民、敦厚一方民风,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发展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作者:符得团,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关键词:发挥乡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