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美了村容 美了民心
本报记者 郑思哲
5月23日,一场细雨温润着高原古城有些燥热的土地。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李家山村,细雨中的村庄宁静、祥和,只闻得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排水沟渠里哗啦啦的流水声。
“快进来快进来,这外头的雨估计还要再下一阵呢。”虽然行动不便,但李家山村村民祁生红还是在家门前不住的招呼我们进屋。“自打这村里修了排水渠后,村里的路面再也没积过水。”祁生红说,以前他们村里没有主排水渠,一到雨季村里的路面就容易积水,出门都成了件麻烦事。
屋外,细雨夹杂着些许寒意,但屋内却暖和许多。“去年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给每家每户都贴了保温层,还重新粉刷了外墙,这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祁生红说,自打村容村貌起了变化之后,村里人的素质也提高了不少,就连精神面貌也和以前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是的,现如今走进李家山村,脚下是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是绿意正浓的草坪,一根根“白净”的路灯,在夜幕降临时,能够照亮每一个回家的脚步。而整齐划一、灰白搭配的洁净外墙和描绘着各种各样景致的彩绘,无一不体现着新时代农村的崭新面貌。
在祁生红心中,这一切的变化,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可能到现在都还住在穷山沟里呢。”
时间转回2009年之前。此时的李家山村还坐落在李家山海拔3000余米的各处沟壑里,出行不便,种地不易。“那时候大家的吃饭都成问题,谁还在乎精神面貌和村容环境。”李家山村村主任马启林说,那会儿村民们生活的实在太辛苦了,种地都要走好几里的山路,而且庄稼浇水都成问题。“多半只能靠天吃饭。”于是村里数次向上级政府打报告要求易地搬迁,最终于2009年实现了这一愿景。
马启林说,易地搬迁后,政府给每户给予了19000元左右的房屋改造补贴,但那会儿除了规定房屋的高度之外,盖什么房子,怎么盖,全看村民们自己的条件。“所以,那会儿村里啥样的房子都有,从外面看上去有点杂乱无章。”
搬迁后,李家山村坐落在了国道227线沿线,交通方便了不少,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收入是开始增加了,但村里的村容村貌却还是没什么变化。”马启林说,那会儿最头疼的就是垃圾和排水。因为没有主排水渠,所以一到雨季村里的路面上就容易积水。“虽说村里道路做了硬化,但由于排水不畅,所以一下雨,雨水就会夹杂着泥沙一起冲到村里的路面上,照样踩一脚泥。”
此外,之前村里的垃圾一直丢弃在一公里外的一处沙坑里。“虽然离了一公里,但是风一吹,那股子难闻的味道还是会吹到村里。”马启林说到这,不经意地皱了皱眉。
但这一切,随着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不小的变化。马启林说,继2018年村里修建了主排水渠、道路做了拓宽后,去年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每家每户贴了保温层,重新做了外墙粉刷,村道的两侧还做了绿化带,贴了道牙石,安置了50盏路灯,并且还给村里的广场重新贴了塑胶地面,修建了小游园和文化长廊。不仅如此,现在村里还配备了垃圾箱,有保洁员负责清扫村里街道垃圾,还有一辆小型的垃圾车负责清运。“村里的面貌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不仅看着整齐了许多,村里的环境也干净多了。”
祁生红说,自打村里的面貌起了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现在不少村民晚上没事就会围在广场上跳跳锅庄,别提多热闹了。”
村容村貌的改变,让村民们奔小康的积极性更高涨了。祁生红说,自打去年村里面貌起了变化,和他一起干手工编织的村民们更加积极了,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去年一年,我干手工编织就赚了3万多元呢。”现在,祁生红带着30多人一起干手工编织,共同致富。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洁净,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村容,更提升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美了村容 美了民心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